本帖最后由 威廉州长 于 2022-2-17 18:27 编辑
楼主wheel于2022-02-15 20:08发表的 :1871年合浦海关撤销后,合浦就没有外贸了。
1876年近代意义的北海诞生,这时候开始的外贸是北海的,不是合浦的。(2022-02-15 20:08)
那是廉州口海关,成立的北海常关和北海洋关(海关)也是合浦下辖的北海的
楼主wheel于2022-02-15 20:05发表的 :清廷成了摆设,合浦能管得着北海么?
(2022-02-15 20:05)
那时候海关沦为外国人管理而已不代表海关就是外国的,更不代表北海所有事务都由洋人管理。北海后来为什么要成立北海独立成市市政筹备处?你好好想想,独立出哪里?独立出外国吗 
[quote]wheel:
自己的家乡当时是殖民地正是正视历史。
(2022-02-15 21:13) 208楼
[/quote]
非常纳闷你为什么总喜欢把北海幻想和虚构为曾是殖民地。
你连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都还分不清楚吧。就算租界是半殖民地,当时的北海也没有租界吧,在哪里呢?当时北海确实被迫辟为通商口岸,但不代表那是租界。请正视历史,丢掉这种奇奇怪怪的心态。
wheel:
洋人管着啊。
(2022-02-15 21:15) 209楼
确实,洋人实际控制了当时的海关。但除此之外的事务呢?好好看看下面的历史记录吧,看懂了也就懂了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三月以前,北海属广东合浦县靖海区管辖,属乡镇级编制。同年,广东省政府在佛山、陈村、北海、梅菉等6个乡镇级的商埠,先后设立市政筹备处,直属广东省管辖。北海于1926年3月被正式批准成立“北海独立市市政筹备处”。
1928年,广东南区善后委员陈铭枢,为了减轻北海经济负担,向广东省政府呈文请求“裁撤北海、梅菉两市,改为警局。”理由是“北海地方,原非殷富,市内商务,内因金融混乱,外受广州湾影响,益形衰落,商人营业,十九亏损,民困若此,何堪加重负担……现计市年收入,月亏数百元,维持原状,尚虞不足,有何余力从事建设之可能,较不如取销市制,归并县治,以轻地方负担……(摘1928年11月广州《民国日报》刊登的《南区请裁撤北海梅菉两市改警局》)”广东省政府根据陈铭枢的“呈请”,于1928年11月裁撤北海市政处,“行政归并县治警局”,“设公安工程二科”,以缩减机构,使经济复苏。
其实,市政处被撤销,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与当时市政处一些主要官员的腐败和不作为不无关系。如首任市政处专员陈春熙于1926年3月上任仅10个月,便因“贪*赃*枉法、劣迹昭彰”而引起北海万人示*威*游*行,并高呼“打倒贪官污吏陈春熙”的口号,同时电请上级机关将陈撤职。陈于年底向省政府提出辞呈,最后倒台。
1927年1月初,接任的周昌荫专员,“因故未曾到任”,由当时驻北海的第十一师部副官林时清代行专员职权。不久周昌荫专员终于到任了,却在当年4月27日因tan*污*受*绘被市民弹劾去职。 北海市政处成立仅两年多,先后共4位专员走马上任,其中有2位却是贪*官*污*吏,这就很难扭转北海经济的被动局面了。
市政处撤销后,由警察局行使原市政处的职权。1928年底,对东安街、升平街、大西街和接龙桥进行拓建。这时出现了一些商铺的建筑违章,偷工减料,不按原总体规划的要求建造,使临街铺面建筑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危房,于是警察局及时张贴《查禁违章私擅建筑》的布告,称“市区范围建筑铺面,例须绘图呈报,发给执照悬挂门前,方准施工……倘敢仍然玩视,故违定章,一经查觉,定必严加处罚……。”由于警察局查禁得力,于1930年底使大街后来的拓建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拓建后的大街,接龙桥、东泰街改称珠海东路;东华街改称珠海中路;东安街、升平街和大西街改称珠海西路。
市政处裁撤后,北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总结:给你自己管你不是也没管好,不是也出现很多贪腐和不作为?还是(合浦)县治警局得力,北海老街的大街拓建工程才得以顺利完成。北海独立市市政筹备处裁撤后,北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所以,不要再说“北海的历史和合浦没有关系啦”,
苏35:
哦我可能说错了, 不是合浦人贪, 是合浦的水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官员去合浦任职之前肯定不贪, 结果到了合浦喝了合浦那些不廉的水后就变得太贪,比如你喝着合浦不廉的水长大, 所以天天妄想着合浦市。 (2022-02-17 18:21) 323楼 为了攻击抹黑合浦,又阴阳怪气地玩双标了
不怪派来合浦的人,反而怪合浦的水,怎么到合浦的官员有那么多清廉的?
北海有你这样到处抹黑攻击别人的阴阳怪气的人,我觉得不是北海的水的问题,而是你个人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