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星巴克赶走民警”事件持续发酵。
“2月13日,执勤在磁器口游客中心旁边星巴克门口吃饭,星巴克员工看到吃了一半的我们,说你们能换个地方吃吗?你们这样会影响我们品牌形象……”网文还称,星巴克对民警进行了投诉。
14日晚些时候,星巴克中国在微博发布声明,关于网上流传的重庆星巴克磁器口门店的情况,经核查了解,事实如下:2月13日下午5点左右有四位民警来到门店,门店安排民警在户外客区就餐。后因有其他顾客希望在户外客区就餐,门店伙伴与当事民警在协调座位时因言语不妥引发沟通误会,对此,星巴克致以歉意。声明还指出,事件过程中不存在网传的“驱赶民警”及“投诉民警”的情况。
2月15日,有市民发现涉事星巴克门前有人送来白花,还扔了一地鸡蛋。当保洁人员想去打扫时,被市民劝阻“不要扫,不要扫”。
如果想抵制这家店,就不要去消费,并号召其他人不要去消费。而带头搞送花圈丢鸡蛋这种事的人也绝非善类,无非是借着该事件的由头发泄自己的情绪,影响他人、治安,亦或者还有其他“隐藏目的”。
这让小编想起一篇著名文章:高志凯博士的《鱼钩与长矛》。鱼钩与长矛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源于2008年奥运会安全保卫中的一个分类。这个分类把奥运会中发生的事件分为两部分:一类是鱼钩事件,一类是长矛事件。
在这片文章的基础上,形成了广为流传的“钩矛理论”,钩指的就是“鱼钩”,代指“言论型”的言论和行为,比如打标语、喊口号、亮旗、游行集会等,很多都是故意设的圈套,引诱更多的人上钩,制造混乱。
用高志凯博士后来的解释说,“这是一个莫大的鱼钩,我们的任何过急和过激的行为,都会被国际媒体即时传播给整个世界,放大无数倍,造成以小遮大,以偏遮全,以虚代实,以伪取真的不利后果,使我国的国际形象蒙受不白之冤。”
近年来的一些舆论事件似乎都可以在《鱼钩与长矛》中找到解答,强烈推荐各位去看《奥运档案》纪录片,《鱼钩与长矛》在第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