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何事秋 于 2022-3-6 00:35 编辑
廉州自古是商贸繁荣之地,又兼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连接内陆漕运通道的便利,唐汉以来,廉州就成为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内陆的主要水道,据周去非所著的《岭南代答》所记载:“廉之海,直通交趾”,“异时安南舟楫多至廉”。当时的盛况由此可见一班。古时交通条件不发达,水路海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廉州水路和海路兼备,货物聚散,自然是商贾货殖汇集经营之地。在众多的商旅之中,广府人是最活 最主要的力量。广府商人在廉州设置的会馆则是广府商人的代表机构。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广府商人在廉州府城建有会馆一座,名“广州会馆”。 广府人当时是指广东的南海、番禺,顺德等县市的商人。廉州时属广东下四府,语言相近,习俗相通,加上地近广西边界,当然是广府商人“开发西部”的中转站,当时的“广州会馆”就西门江航运的便利,倚西古城西门渡头而建,还建有码头一座。址在今西华路合浦工艺美术公司(角雕厂)。广州会馆的模样至今已不可考。 …………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会馆先后作过文化馆、溜冰场、角雕厂,原有的建筑已经拆毁,至今只剩下一个门楼作为工艺美术公司的大门而幸存下来,孤单地挤在老房中间,无语地思忆往昔的繁华。
然而历史总会在角落留下不经意的痕迹,1932年彭德尔顿教授由遇见并留下了那段失落的影像。
罗伯特 拉里莫尔 彭德尔顿(Robert Larimore Pendleton,1890-1957),中文名潘德顿,于1931年-1932年受当时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委托进行土壤调查,考察足迹遍及现今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内蒙古、山西、北京、吉林、黑龙江、辽宁、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省市地区,摄影行程的照片现藏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图书馆数字馆。
行程中1932年8月,彭德尔顿离开徐闻,经海康的英利返回雷州,然后前往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当时属于广东省的合浦县。
网络上有其他一些零星的帖子,但是大部分的帖子仅仅复制了照片,并没有系统研究照片的拍摄地点和描述,因为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图书馆数字馆上所有的描述都是英文。
彭德尔顿教授在当时的广东省的合浦县共计拍摄了约80张照片,考察足迹行程先后为高德、南康、白龙珍珠城、廉州(合浦县城)、北海南澫、北海地角、公馆、石康、回到廉州然后从北海港离开。
在这80张照片中,多数拍当时的摄风土人情,但是由于彭德尔顿教授语言不通,没能直接写出拍摄建筑或地址的精确名称,笔者曾在《【老照片】一眼90载,1932年的惠爱东骑楼和西华路影像——彭德尔顿教授摄影考(其二)》http://bbs.hepu123.com/forum.php ... 0786&fromuid=194881中介绍了经过对照惠爱东骑楼和西华路1932年的影像。
彭德尔顿教授留下了惠爱东骑楼影像之后,往南走了几百米,在一个转角留下了这一张照片:
照片标题“Canton province (China), shop on a city street corner”广东省(中国),城市街道转角的商店
照片信息记录为“Limchow (Happo) town - Kwangtung [Canton province]. Street corner, gateway, & shop from above.”
廉州(合浦)镇—广东(广东省) 从(城墙)上能看到街道转角 门面 及商铺
照片里建筑大门挂着牌子“广州侨廉工艺合作”,很遗憾笔者未能在史料里找到相关资料。
墙上和柱子上贴着全是“鹰唛牛奶”的广告,鹰唛牛奶也就是现在雀巢的子品牌,至今各大超市还有销售。
还有民国时期的征兵宣告“国军政施……征兵制度……定国防计划 合浦县**委员会”
楹联只能看到下联“礼门义路示我周行”。
礼门义路,典出《孟子 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指“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门,只有君子才能从这条大路行走,由这扇门出入。
示我周行,典出《诗经·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人:此指参加宴会的嘉宾。好(hào):喜欢。示:指示,显示。周行(háng):大道。比喻道理、正理。嘉宾喜欢我,给我讲明道理。
楹联“礼门义路示我周行”意思是,君子从这里进出,给我指明道理。
广州会馆在改为“广州侨廉工艺合作”之后依然保留了楹联,从门前一条楹联下联就包含了两处典籍就可以感受到当年广府商人的自谦和儒雅。
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只剩下垂脊还能依稀分辨出当年的模样。
当年周边建筑已经全部被拆除,旁边已经建起楼房,当年的角度已经无法还原。
广州会馆见证了广府商人从晚晴开始的商业行口的辉煌和没落,见证了改建为广州侨廉工艺合作,见证了新中国的文化馆、溜冰场、角雕厂,见证了合浦县工艺美术厂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去年合浦县二轻联社对合浦县工艺美术厂集体所有制企业进行清算。历史的脚步没有停下,依然看着芸芸众生。
——如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