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生长周期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6月16日至20日,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监测调查发现,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鲎的样方密度位居全国第一。
北部湾大学的监测组团队在儒艮保护区沿岸布设7个沿海滩涂站点,开展336个8米×8米监测样方监测调查。监测发现保护区内沿岸滩涂均存在数量可观的中华鲎幼体,幼体结构完整,其中榕根山滩涂为中国鲎幼体核心分布区。与北部湾大学监测调查组2021年数据相比,单位样方最大中国鲎密度由15.6只/100平方米提升至53.1只/100平方米,涨幅达240%。与历史亚太观测网络观测点结果比较,儒艮保护区样方密度位居全国第一。
张主任告诉记者,与2017年数据相比,儒艮保护区单位样方最大中国鲎密度从0.48只/100平方米提升至53.1只/100平方米,这与保护区持续开展栖息地监管和保护密不可分。
2017年至今,儒艮保护区持续开展滩涂霸海养殖清理整治193次,清理霸海木桩80多万根、轮胎1万多个、水泥桩3000多根,清理非法渔箔20个、养鸭场3个、螺场30多个。保护区强化巡护监管,查扣非法高压水枪作业工具50多套,非法抽螺工具30多套,行政处罚9宗。
来源:听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