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气温骤降,一夜入冬,大家上演“花式取暖”。从秋裤、暖宝、热水袋到空调、暖气、电热毯,但是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低温怎么会烫伤呢?“低温烫伤”是指身体局部长时间接触41℃至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由于其隐匿性,如同“温水煮青蛙”,感觉迟钝或睡得沉的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要特别引起重视。
一般情况下,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会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表面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但严重者却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若处理不当,则会发生溃烂,导致创面长时间无法愈合。
使用取暖物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购买产品;热水袋温度不要太高,不直接接触皮肤,中间垫上毛巾等;电热毯上铺一条床单或毛毯,避免直接与人体接触,睡前关闭电热毯等发热设备,间断使用;不要同时使用电热毯、电热宝、暖宝宝等物品;取暖物品不能长时间放在身体同一个位置。对热不敏感人群或婴幼儿等无法清晰表述感受的群体,不建议使用电热毯等,如使用,建议家人经常检查局部皮肤。
低温烫伤应该如何处理,医生给出了建议:如果是比较浅的烫伤,及时冷敷十分重要,可以用毛巾裹住冰块敷在创面上;还可用冷水冲洗20-30分钟,以减轻创面的损伤。但需要注意的是,冲洗完应注意及时消毒处理,避免创面被细菌感染。
不要用牙膏、土方等涂抹患处,也不要立即弄破水疱。如果创面深,应保护创面不受污染,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烫伤等级并治疗。
寒潮来袭,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等等取暖物件,能在大家寒冷的时候带来温暖,它们本身没有什么错。我们作为使用者,其实只需要多注意一点,就可以获得它们更好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