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七,也是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 在此先给各位网友们拜年了,祝网友们: 兔年大吉,前兔无量,兔来运转!
不知,经历三年的沉重后第一个轻松的春节,大家过得如何?都是怎么过的?都遇到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
身为与山口交界的湛江人小编,今年回老家过年感触极深,过年的大街小巷异常热闹,家家户户都挂起红灯笼点缀,今年串门拜年聚餐多起来了,村里的活动也多起来了,连放烟花都比去年多了许多...虽然看到的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内心却觉得无比感慨。
比如说村里做社的相关事宜,年年都有,但由于疫情那些年发生一些变化。最近的2022年春节,那会村里“做社”都是分好份再通知分批去取,今年放鞭炮通知大家一起去拜神“领社”。一村人开开心心坐在社坛嗑瓜子聊天讲八卦,熟悉的一幕如若穿梭回到2019年以前那种毫无忌惮、轻松穿梭的时光。
“做社”这一项活动,我们合浦的网友们都熟悉吗?两广沿海地区的地方文化实际上都大同小异,因为很久以前咱们也是一家。那今天咱们一起聊一聊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社。
做社就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一种仪式。做社风俗起源于土地崇拜。这项仪式世代沿袭,自夏朝起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这一仪式体现了民众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是村民的心灵寄托。
虽然很多地区都有这项仪式,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完全一样。以小编老家做例子,每一年“做社”分为四季社,春季有年初四、二月二龙抬头;夏季有立夏,四月初八;秋季有立秋,八月十五;冬季有立冬,年晚社。具体怎么做呢?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做法,老家那边主要是,由当季社头安排杀猪,买米煮汤饭祭拜,再按照若干等份分好,村民自行领社回家。不知道我们合浦这边又是怎么样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