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明日就是立春了,这首诗把立春的景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古人对立春非常的重视,毕竟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关于立春的习俗有很多,民间说的最多的就是躲春,今日还上了热搜!为何民间有 “立春躲好春,福运自然来”的说法,躲春到底是在躲什么,我们又该干什么呢?
躲春,传统民俗,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
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有一些地方,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不宜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传统习俗起源于上古时代,即商朝的节气制度。据记载,当时的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初一的四季轮回,而且每次都伴随着大风雨,觉得不利于健康,就发明出了躲春的习俗。此后,躲春的习俗便被传承至现在,作为一种祛病延寿的安全防护措施被当地老年人采用。
△歌手金莎“躲春”追剧
躲春的本质就是要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因应季节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被春风所伤,保持良好的生理状况,延缓衰老,以免受害。这也正是立春前后人们躲春这一习俗的本意所在。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所以自然会出现地区文化繁杂的情况,也有很多地方没有“躲春”的习俗。但对立春日有着诸多讲究,也就是有很多的禁忌习俗,或者说将“躲春”的习俗与禁忌习俗融合在一起。比如:立春日不宜动土、搬迁、到病重患者家中、丧事现场等,禁忌挑粪桶、倒垃圾、恶声谩语、哭闹、大声呵斥、打骂小孩,不能打破碗盏、吃饭摆筷子时不能掉落在地上、不能理头、剪手指甲等等。
你听说过躲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