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名字里带胡的、叫番的,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像是我们熟知的胡萝卜、胡桃,就是汉代张骞从海外引进的。而番茄,自然也是舶来品。
番茄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区,它的祖先是野生的醋栗番茄,这种番茄体型很小,重量仅1-2克,像一串串小葡萄。除了番茄,这片神奇的土地还孕育了辣椒、土豆等食材。
公元前500年,番茄就已经被人类驯化。阿兹特克人(属于印第安人)被认为是最早种植番茄的部落。
16世纪,西班牙人首次将其引入欧洲。最早,阿兹特克人种植番茄是用来食用的,西班牙人也是将番茄作为食物引进,但在欧洲其他国家,红红的番茄最早被人当做观赏植物。
在当时欧洲人眼中,番茄属某种有毒茄科植物的近亲,自然也被默认身上存在毒性,加之番茄的酸会腐蚀他们的锡制餐盘,因此有关番茄有毒的传言就此流行开来。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道理,番茄确实是有毒的,其毒性来自叶子和未成熟果实中所含的番茄碱,过量食用会使人中毒。不过如果我们吃的是成熟的番茄,自然健康又安全。
引入欧洲整整两个世纪,欧洲人始终对番茄望而却步。
到了18世纪,欧洲较早开始食用番茄的西班牙人,将番茄和其他蔬菜一起画到画中,自此,一些大胆的欧洲人开始尝试食用番茄。
18世纪末,意大利菜谱里就已经出现了番茄。北美有样学样,19世纪后期,番茄开始在北美普遍入菜。
而番茄的衍生品——番茄酱,很多人都以为它是欧洲国家的产物,但番茄酱来自中国。如今,番茄酱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调味品,但在19世纪30年代,番茄酱可是作为药物存在的。
医学研究发现,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红素对于某些类型的癌症具有预防效果,同时番茄红素还可抑制细菌生长,是优良的抗氧化剂。在战争年代,番茄酱深受士兵信赖,番茄酱甚至还被浓缩成便携药丸出售,风靡了将近20年。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之父哈维对番茄酱中含有的苯甲酸铵提出了质疑,于是他们改良了番茄酱的配方,把原材料从未成熟的番茄换成了成熟的番茄,还添加的醋,让番茄酱多了酸味和辣味,还别说,改良后的番茄酱比之前更好保存,味道也更好啦,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番茄酱。
小小的番茄竟然有这么精彩的“身世”,下次吃薯条的时候,记得多要两袋番茄酱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