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地名随想
范 毅
一元复始,四序更新。“合浦”又上新了。
华灯初上,我坐在电视机前,注目荧屏,央视国际频道《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准时开播。不到两分钟,“合浦”二字忽地由小到大占满了整个电视屏幕,令我十分激动:啊!咱合浦又上央视地名大会了。
随着屏幕上的字体消隐,节目进入了赛制第一环节“龙虎争名”的地名年龄题,要求选手选出截至公元2022年,历史超过1000年的地名。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的家乡——合浦。2000多年前,一个天子,让“合浦”这个地名镶嵌在中国版图上,千年不改,闻名遐迩。这个天子就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划出南海、象郡交界的地方,设置合浦郡,下辖徐闻、合浦、高凉、临允、朱卢五县,辖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正如《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播出的合浦地名评书题答案一样,合浦因水而昌盛,因港而繁荣,因珠而辉煌。“南珠故郡”、“海丝首港”两张名片,入典籍,出典故,走中原,闯海外,久负盛名。
当我看到“跟着地名游中国”环节,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那个令合浦永远难忘的日子——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第一站就是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习总书记盛赞“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叮嘱“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由是,合浦文物焕发新活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等全国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网红打卡点,博物馆里镇馆之宝铜凤灯和波斯陶壶等,上央视、登头条,线上线下与观众互动,粉丝与日俱增。这几年,跟随习总书记的足迹游合浦,感受海上丝路的文化魅力,体验千年古郡的岁月气韵,已成为“跟着地名游”的首选,游客如潮般涌向合浦。古老而年轻的合浦,迎来了耳目一新的春天,有了更精准的定位和足够的底气。
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特别出题人”。“合浦”和“合浦人”终于闪亮登场。阳光帅气的网红名人赖家益出题说:“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上课时经常给大家朗诵一首王维的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__ __,应逐使臣星。’诗中画横线的地方就是我家乡所在的县的地名,请将诗句补充完整”。说时迟,那时快,电视屏幕上红队和蓝队同时瞬间亮起:“合浦”!
合浦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南珠故乡。赖家益出的题中那句“明珠归合浦”的“明珠”,指的是《后汉书·孟尝传》所记载的,合浦太守孟尝让“珠还合浦”的合浦珍珠,其意象丰富,成为古代追求的吏治思想和道德坐标。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省试,以“珠还合浦赋”为题开科取士,许多考生笔下的雄文之作录入《钦定全唐文》,永载史册。“合浦珠还”、“珠还合浦”都表达了人们对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热切期盼和真挚赞扬。生于斯,长于斯,我怎能不为合浦自豪,为合浦歌唱呢?
看到“合浦”这个“南珠故郡”再次登陆央视这个大舞台,再现高光时刻,我由衷感谢《中国地名大会》,连续二季将合浦作为赛事内容,让合浦这张厚重的名片,如南珠一样大放光彩,名扬四海。
此时此景,仿佛让我穿越千年合浦的历史长河,看到长河中光彩夺目的灯标——明崇祯本《廉州府志》记载:“莅政清简,民怀其德。合浦江山皆名廉者,以费贻故也”。费贻是有史记载以来,有姓名的第一位合浦太守,“名留大廉山”。后人以诗赞叹:“行李纷纷宦游子,几人不愧大廉山” 。继后,“珠还合浦”的孟尝、“勤廉爱民”的颜游秦、“无愧廉州名”的危祐、“一肩一仆来去”的徐柏、“政廉卓然”的康田基等,记诸于合浦史册的清官廉吏就有130多位,源源不断,为合浦廉之底色,廉之底蕴抹上浓墨重彩。
合浦廉之底色辉映前人辉煌的民生工程,开辟了一条从合浦出发的航海线。《汉书·地理志》记载,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始最早始发港,后人赞誉是古丝绸之路历史不可多得的“活化石”,据悉,正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将会更加深远。
我想,是否斯人、斯事、斯史使合浦之名有了深远意义?声名得以远扬?千年流传?今后,我们又将如何汇入合浦历史长河呢?奋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