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上班的路上黑云密布,在廉中后门也就是西门江红绿灯这看到有人抢收农作物,一下子回忆涌上心头。
过去,每个村庄都会有自己所专属的公共晒谷场,我们村也不例外。旧时,一到收获的季节,晒谷场通常成为乡亲们晾晒粮食的主要天然场所,偶尔也晒一下豆类、花生、番薯干乃至柴草诸物。而摊晒粮食则是农村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农作物在晒着的时候突然阴天那种与天公抢时间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小时候大人不常在家,一到阴天又会匆匆赶回,三五人分工明确,收拢的收拢,搬运的搬运……
有时候运气好比乌云快,很快就把黄澄澄的一片稻谷收好安放妥当。但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没抢的过时间,依旧冒雨收着,在那时,粮食就是命,容不得一点浪费……
还记得以前大人晒东西,而我总会以帮忙的名义“捣乱”,奶奶总说“会的不来帮,不会的在这搞事”,现在想来的确也是,那时候的我对摊晒粮食还没什么经验,总是一堆厚一堆薄,还得让大人做“二轮工”,重新将我晒的铺平。
记忆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晒稻谷的时候,大人出去工作,总会叮嘱我们在家的小孩,时不时上去翻一下,用工具又拿不动,一下就精疲力竭,学大人用脚来翻又扎脚……而且还经常会遇到下雨天,晒出去的时候还是大晴天,过个把小时又乌云密布,又得与时间赛跑,有时候收完了雨也不见下。
可是在晒场也有许多快乐的回忆,小时候还经常在晒场旁边村里人脱谷留下的草垛玩捉迷藏,现在好像失去了小时候那些童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