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戏剧本《海丝魂之龙眼传说》 原创作者:汤斌斌
——佛光镇邪丝路长,龙眼昭彰正气扬
第一折·梵海东渡
场景:南海惊涛拍岸,达摩手持九环锡杖立于船头,天幕投影海上丝路星图,目连号子声起。
(众鬼差戴面具跳“开路舞”,喷火开道)
达摩(唱·高腔):
三年踏浪渡重洋,袈裟浸透明月光。
白虎为祸合浦地,且借青龙镇魍魉!
(切景:灵觉寺山门,阴风裹挟虎啸,经幡倒卷如浪)
第二折·画龙潜渊
场景:大雄宝殿烛火摇曳,达摩挥毫泼墨,黄表纸上青龙渐显,独缺双目。
主持(跪拜,念《地藏忏》):
银滩夜夜闻鬼哭,妖虎食人如剪烛。
求祖师垂金刚手,斩断孽障救黎庶!
达摩(取青瓷瓶,施“金刚印”):
此墨融尽菩提血,须待妖现点睛时。
藏于寻常香案下,莫叫邪祟窥天机!
(忽然油灯爆花,白虎精魂影掠过梁柱,众僧惊退)
第三折·虎隐佛堂
场景:三年后中元节,桂圆树挂满果,白弟子捧墨疾行,目露幽光。
(幕后“目连号子”齐唱):
青灯古卷忘流年,哪知妖孽藏袈裟。
素斋难填虎狼欲,墨碎方见因果玄!
白虎精(抛墨瓶,现原形,喷火怒吼):
秃驴!且看本座生啖汝肉!(虎爪劈向主持)
(墨汁渗入树根,桂圆骤变墨瞳,树影化青龙缠柱)
第四折·龙睁天目
场景:青龙从画中腾空,与白虎激斗,十八罗汉傀儡悬丝助阵。
青龙(舞丈二红绸如龙形,唱):
潜渊三载养鳞甲,今朝睁眼破妖瘴!
任你奸邪千般变,难逃天道正法网!
(青龙咬断虎颈,虎头落地化银滩奇石。众僧跳“度亡舞”,撒龙眼米镇邪)
住持(捧龙眼泣告):
原是真龙藏果中,墨染灵犀化双瞳。
从此青山镇海宇,佛光长耀丝绸路!
第五折·重阳法会
场景:十年后青山岭,百姓戴傩面跳“祈福舞”,孩童向桂圆树抛掷铜钱。
老法师(摇法铃,唱《劝善调》):
龙眼甜中带涩味,恰似降魔百劫回。
重阳登高望海处,青岭犹闻佛法威!
(众傩神戴青龙面具跳“盘柱舞”,鼓乐声中达摩虚影显圣)
创作注
本剧深挖目连戏“驱傩逐疫”内核:
1. 仪式再造:
白虎精现形采用“喷火”“变脸”技艺,承袭《刘氏逃棚》中恶鬼现形手法;
青龙降妖融合“红绸舞”与提线木偶技法,致敬《目连救母》中“观音降罗卜”桥段。
2. 海丝意象:
达摩航船以竹扎纸裱,船头悬挂“慈航普渡”幡旗,暗合海上丝路商船形制;
桂圆树造型取合浦汉墓出土铜灯树形态,果实用琉璃制成“墨瞳”,呼应海丝贸易中琉璃工艺传播史。
3. 龙眠哲学:
青龙化山借鉴《淮南子》“烛龙衔火”意象,山体用百幅佛经拼贴,喻“正念永驻”;
每年重阳“撒龙眼米”仪式,融合闽南“祭海”与岭南“登高”习俗,昭示海丝文化交融。
此剧既存目连戏“劝善惩恶”本真,又以桂圆化龙眼之奇,铸就海上丝路精神图腾。
主题,愿为跨界文化叙事提供新范式。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