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123网(hepu123.com) -合浦城市生活门户网站

搜索

[民生] 【图文连载】客家文化(之老虎毑婆)......(之四大书院)892楼

[复制链接]
曲鸣 发表于 2011-2-7 15: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这个东西必须改革,不然
还有多少年轻人爱看,唱现代的戏,现代的歌,加入时尚元素,木偶说唱,木偶演小品等等,才能吸引观众,几千年都唱一样的东西是吸引不来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2-9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2-11 16: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客家文化:客家美食之“客家人年下的饭心米乙 ”(图)

           客家人年下的饭心米乙



                        陈海春


    昨天到堂弟家聚餐,回来时堂弟给了几个从家乡带来的饭心米乙。很久没有吃过饭心米乙了,至今仍想着它的那种清香。

    合浦的客家人在过年时,除了做大米乙,还做饭心米乙

    客家人一年稻作生产,都种有糯米,计有大糯、细糯、贝糯、广糯等品种。许多年来,客家人与其它民系的人民一样,都爱以糯米制作各种时令的糕点米乙类,除给自己食用外,同时用作过年过节,人情往来。

    饭心米乙,是用糯米搭配少量粘米,洗净泡软,然后拿去碓房用碓踏成粉。

    拿回家中,烧开水,把开水冲进米乙粉堆,用手来回搓动,把米乙粉搓成米乙团,备用。

    在这同时,是用糯米配合少量虾肉或蟹肉还有少许姜丝姜片,放入盐、味精,煮熟,做成糯米饭。

    而在做饭心米乙之前,就到村头村尾或屋前房后,找到一种叫做苎麻叶的植物(客家人叫做猪麻叶,其实是苎麻叶的变音)。这种苎麻叶就生长在荒郊野外或屋角墙根,平时不为人所注意,且也不太为人所喜欢,但谁想到它还能做米乙啊。把苎麻叶摘回家中,修剪平整,洗干净。是用来包米乙的。苎麻叶是一种清香的植物和有利于去火的中草药。中医认为,苎麻性寒,味甘。归肝经心经膀胱经。有清热利尿,解毒的功能。因为糯米是湿热的,苎麻叶起中和的作用。不过,现在已有很多人改用蕉叶了。

    一切都备齐了,从米乙团里分解(客家人叫做“短”)出一小团,在盖上或砧板上压成一块薄薄的米乙片,把煮好的糯米饭舀起一团,用米乙片包成一块长方形,用苎麻叶包起。这样,一只饭心米乙就做好了。

    等全部都做好后,放在锅里蒸熟。蒸熟的饭心米乙,有苎麻叶的清香,吃起来口感清甜爽滑而不腻,其它的米乙都使糯米有了质的变化,已不太能闻得出糯米的浓香,而只有饭心米乙,其实就是以糯米包糯米,能使人闻得出糯米的浓香,还有体现在糯米身上的汗水之香。饭心米乙,是人们辛劳一年后自己对自己的奖赏,是稻作文化的升华。

    糯米饭团中还放入了少量的虾肉或蟹肉,这是从中原而来的客家人对沿海饮食文化的吸收,是中原移民与沿海居民的融合,是农耕文化与渔业文化的结合,是山与海的融汇。

  客家的“饭心米乙虽好吃,但客家人却并不常吃。过去,客家人的生活很艰苦,他们的主食主要是粥、红薯、木薯和芋头。米的产量又少,特别是糯米更是少之又少,哪里舍得轻易用糯米做“米乙?因此,“米乙食对于往日的客家人来说,是逢年过节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如今,客家人富裕了,要享用“米乙,经济上已不为难。但鉴于“米乙食的制作颇费工夫,忙碌的客家人反而觉得花不起时间了。因而,“米乙仍然是节庆才吃的食品。比如饭心米乙
    饭心米乙,也许越来越多的人不做不吃了,但它可能是客家人最为独特的一种食品,也是较能反映客家文化、客家人性格的一种食品。
    我怀念饭心米乙。
                     
     
                       

[ 本帖最后由 陈海春 于 2011-2-11 17: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想事成 发表于 2011-2-11 17: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想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ゞ心随流水ζ 发表于 2011-2-11 17: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饭心米乙[s:46] 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虹生 发表于 2011-2-11 2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这种食品广东人好象叫“糯米鸡”吧?也有点象茶楼、酒馆、饭店里卖的“烧麦”,只是“烧麦”上端是开口的。“烧麦”可是一种较上档次的点心呵。——客家人好会吃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蓝黄紫 发表于 2011-2-12 12: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复 4# 虹生 的帖子

"饭心米乙\"与“糯米鸡”是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IKE 发表于 2011-2-12 15: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很喜欢吃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2-12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原帖由 红蓝黄紫 于 2011-2-12 12:25 发表
"饭心米乙\"与“糯米鸡”是不同的;

"饭心米乙\"与“糯米鸡”不同,也与烧买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陈海春 发表于 2011-2-14 13: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客家文化:客家人心中的温暖乡曲之——民艺奇葩客家木鱼(图、原始唱词及采访记录)

客家人心中的温暖乡曲:
           民艺奇葩——客家木鱼



                             陈海春

    客家木鱼是合浦、北海客家地区人民的传统说唱艺术,是客家民间文艺一朵瑰丽的奇葩。客家木鱼,这个名称流行于北海合浦说客家话的地区,而在其它说客家话的地方如广东廉江、茂名等地,又称“涯木鱼(涯,指客家)”。客家木鱼是中国木鱼的一种,其他还有一种叫做白话木鱼。
    木鱼,又称木鱼歌或木鱼书,还有的地方叫做摸鱼歌。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一说是与寺庙的敲击器木鱼有关。据说鱼类睡眠是不闭目的,和尚念经敲木鱼,是要警诫僧侣一力苦行,这与木鱼歌的内容多是警世劝善相吻合。木鱼歌演唱时边敲边唱,随物赞祝,久而久之,“木鱼”便成了这一说唱形式的名称。另一说来自署名为秋山的文章《木鱼书》:“注引《池北偶谈》及《后山丛谈》:‘两广……舟居谓之蛋人。蛋有三种:蠔蛋、木蛋、鱼蛋也。’‘此地有民歌,……大抵皆男女相谑之词。’据此……则木鱼歌者,木蛋、鱼蛋之歌也。”
    木鱼,起源于明朝,清代以后兴盛,主要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南路是历史上广东高雷、钦廉和两阳的统称)一带。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及罗天尺《五山志林》中都记载过当时演唱的盛况。木鱼歌在其鼎盛时期,有记载说:“岁朝佳节,农闲之时,榕树下,厅堂中,妇人围座而歌”。清初学者朱彝尊更言“一唱摸鱼声,都来月下听”。
    在合浦、北海客家地区,客家木鱼起源于曲樟廉湖书院。
    合浦县曲樟乡,是合浦客家的大本营,明朝弘治年间,一批批客家人从福建辗转迁移到此,后又迁往北部湾各地。
    当时的曲樟叫做六湖垌,有六个自然湖泊和一大片一大片美丽的田野,田园风光妩媚无穷,溪河纵横、草木鱼鳖、崖谷汀洲、鹤啸鸟啼、鸳鸯戏水、泉流如歌,一派山水田园风光!及至近代,于1958年修建了六湖水库六湖水库两岸青山绿水,景色宜人。湖边山脚下,点缀着一个个村庄,其山光水色,朝雾夕烟,渔排唱晚,流水竹风,让人由然产生一种超尘脱俗、返朴归真的感受。六湖垌及后来的六湖水库两岸,客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并就在此优美的自然环境下,在木鱼歌的基础上诞生了民艺奇葩——客家木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