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1 00:40:16

1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1 13:57:57

汉韵珠风海丝踪
——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掠影之二



为了尽可能地更准确地发映合浦汉文化的基本线索,合浦县政府邀请有关专家对合浦汉文化公园景观的创作设计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论政,对原方案的设计景观作了相当大的调整补充,使得景观的创作意念和主题更加集中、准确地体现合浦汉文化的特色。如在原来的设计方案中,为了凸现海上丝路的对外交往的线路,涉及外国的节点主体较多,反而成了喧宾夺主。在论证时只保留了古天竺市场景观和佛教文化元素的景点,使之更加鲜明、集中地反映出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路对外交往的重点。更能体现《后汉书·地理志》所记述的“合浦船行”往西南航行,到日南(今越南中部)——都元(苏门答腊圻)——邑卢没国(泰国华富里)——谌离国(泰国境巴蜀)——夫甘都卢国(缅甸薄甘)——黄支国(今印度东岸)。回程的时候从黄支国返航时,经过已程不(今斯里兰卡)——皮宗(新加坡西面皮散岛)——日南——象林(越南维川)的往返航点和文化交流的特征。
又如在对人物造型设计方面,根据专家的建议,尽量少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多采取写实的手法,以利于营造接近时代风貌的形象。同时,还将一些概念性设计形象改为纪实性的造型。如在原设计方案中,设置了一些图腾柱景点,但考虑到图腾柱的文化元素不好准确把握,根据专家的建议,将图腾柱景观改为历史文化纪事柱景观,不但内容充实了,也增强了景点的直观性。诸如此类修改变动的现象,多次在合浦汉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案中出现,为汉文化公园的景观设计布局效果大为增色。
进入汉文化公园的始发港景观区中,就可以看到一座纪事柱,原设计为图腾元素的,后按专家建议,以唐代项斯在《蛮家诗》中描述的珠市意境“领得卖珠钱,还归铜柱边。看儿调小象,打鼓放新船”为参考,改为珠市纪事柱,柱体四面分别以浮雕的表现手法,记述珠民采珠、珠市交易、新船下海、驯象表演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珠民采得珍珠来到珠市出售,用卖珠所得的铜钱打来美酒,相约于汉时马援留下的镇边铜柱下,开怀畅对酌。一边可以看玩耍杂的小演员在驯练小象,一边还可以观看正在举行的新船下水仪式。简练精彩的展示了古珠市原生态的民俗图象。
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不但开辟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各国的海路商贸通道,也为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道,使合浦古郡成为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最早最主要的地区之一。从史料考究中已知,在三国及两晋时期,合浦已有佛教徒活动,并在合浦发现佛教物证的记录。在古籍《金陵小识》和《萍踪小扎》中,就记载有达摩曾到过合浦讲佛传经,并种下了芒果树和缅茄树,还在东山寺留下了“即事多欣”的题词,相传今廉州保子庵门前的“香芒子”树就是达摩来合浦时亲手所植。在汉文化公园景观区中设计的达摩坐像就是要体现这一历史事件。
汉文化公园景观区中还设计了佛像群雕壁,壁中是三个神态悠然,面目慈善,坐在莲花盘上的泰国和尚。这座佛像群雕壁与达摩坐像、印度文化木雕互为映衬,形成了佛教文化的鲜明氛围,生动地反映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线路。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1 14:16:27

1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1 14:17:41

汉韵珠风海丝踪
——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掠影之三
合浦汉文化公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合浦文史研究增添了直观的元素,使一些长期以来都被学术研究的神秘面纱所笼罩的事物得以直接地展示在游人面前,使游人能够对合浦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可触摸的感知。马援雕像的设置就是其中之一。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阯郡雒将之女徵则、徵贰聚众造反,攻取郡县,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群起响应。徵则等占据六十余城自立为王。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阯。军至合浦,段志即病亡,马援并统其军,经一年多浴血奋战,至十九年春,全歼徵则、徵贰,平定岭南六十余城。马援乘胜进击九真,扫除叛军余党残部。马援每攻取一县一郡,即废止苛政,完缮城郭,开辟道路,兴修水利,抚境安民,福泽深远。马援南征在不但留下了“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成语,还在在合浦留下了铜鼓、铜湖船、伏波滩、马留人、马留话等事典。马援因此受到南征沿途各地民众的崇祀,在岭南形成了特有的崇拜民俗,各地均建有伏波庙祭祀之。其中岭南最著名的三大伏波庙,有两座在合浦境地,一座在横县。遗憾的是,合浦境地的两座伏波庙已无存,在合浦知伏波将军马援者甚少。合浦汉文化公园在规划景点时,着重考虑到了这一方面的缺陷,专门设置了马援雕像。雕像中的马援手持宝剑,跃马腾空,雄风抖擞,十足的大将风范。站在雕像前,犹能使人感受到铁马金戈,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势。
合浦汉文化公园景观设置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文物仿品圆雕。计有陶水井、陶屋、仿青铜塑人足环耳铜樽、仿青铜塑马、仿青铜塑金花球、仿青铜塑牛等。这些文物都是合浦出土汉代文物中的经典,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见证作用。如青铜马是一匹母马,2003年12月出土时是拉着大型的青铜马车的。为什么会用母马来拉车?因此勾起了考古界不同的看法和猜想。又如金花球,这是1990年发掘的合浦黄泥岗1号东汉墓出土的,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鉴定,认为分别印度所产,经海上丝路进入合浦,见证了合浦始发港在汉代的繁荣兴盛及重要作用。更令考古界关注的是金花球的工艺,似是用金丝制成球状,表面再焊接上一颗颗小珠。这种制作工艺,出自古希腊或古印度。广州南越王墓也出土过类似的文物金花泡。经考证,金花球和金花泡都是“舶来品”,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至今还是考古界探讨的热点。而陶水井、陶屋则见证了汉代合浦农耕发展的状况。这些珍贵的汉代文物曾由中央电视台拍成专题片向全世界播放。过去这些珍贵都是陈列在博物馆内,一般人只能隔着玻璃罩观看,如今可以零距离观赏触摸,当然会给游客不同的感受。
通过马援雕像及众多汉代出土文物仿品的景观设置,生动地向游客展示了合浦在汉代所具有的重要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地位。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1 14:19:11

1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1 22:27:28

1

mofan 发表于 2011-12-11 22:46:21

貌似合浦目前为止比较不错的一个休闲去处了。期待它的竣工之日!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3 21:46:57

汉韵珠风海丝踪——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掠影之四
       海上丝路始发港是合浦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这个载体中 ,要表达的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线索 ,那就是先有珠 ,形成市 ,引来丝 ,构成路 ,通四海。在这里 ,说到珍珠 ,当然离不开珠池。珠池采珠是历代朝廷关注的施政重点。珠市是聚集点 ,因为珠市的存在 ,形成了市场交易(即物流) ,才有了四海客商的聚散交流。而珠市的聚集作用则是显示主打商品珍珠的吸引力。如何通过景观的表现形式去展示其中的关系 ,是合浦汉文化公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海上丝路的商贸往来及文化交流的概貌 ,合浦汉文化公园在景观设置方面重点突出了采珠、珠市交易、出海起航的情景 ,通过不同的情景群雕组合来展示海上丝路始发港各种繁忙的景象。
    主要的景观设置有:楼船圆雕楼船圆雕的造型为3层。通过楼船圆雕展示汉代合浦造船业的优势。合浦郡地处百越瓯骆族群聚居地 ,这里的居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航海探索活动。造船业也在中原之先。《史记·平准书》中就有“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的记载。汉王朝为了应对“越欲与汉用船战”,乃大修昆明池 ,列观环之 ,治楼船 ,高十余丈 ,旗帜加其上 ,甚壮”《史记·平准书》)。史载马援征交趾在合浦训练水师时 ,是战船二千。由此可见 ,当时所造的船规模不小。
    事实如此 ,根据《廉州府志》记述以及考古发现 ,合浦郡境内就有秦汉及先前的造船厂遗址 ,仅今合浦境内就有乾江水儿汉代造船厂和乾江九头庙战国造船厂遗址。楼船圆雕可以引发游客对合浦造船业的无限遐想。
    采珠归来 这是一组群雕景观 ,群雕的人物造型于真人大小相当。在楼船圆雕造型的旁边 ,潮水已经退去 ,海滩上珠民喜获丰收归来。
    珠市 这是由6人组成的古珠市群雕 ,展示的是合浦古珠市交易的场景陶市 这是一组由2人组成的雕塑 ,以合浦汉窑为背景 ,展示合浦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码头装载 这是由一组模拟的海上丝路码头情景 ,在楼船圆雕的衬托下 ,人们正扛着装满丝绸的布包快步走向即将起航的楼船。
    送别 这是一组3人群雕 ,妻子携带女儿在码头上与丈夫话别 ,两人深情地对望不忍离去。而女儿正在天真无忧地向父亲招手告别。
    盼归 这是一组由5人组成的群雕 ,母亲拉着孩子 ,爷爷带着儿媳 ,站在码头上 ,在急切地等候着久别的亲人归来。
    渔家女 雕塑展示的是一名打鱼归来的渔家女正手提渔获、充满信心与期待地走向市场。
    合浦汉文化公园设置的这8组雕塑 ,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情景链条 ,让游客能从中领略到古代合浦渔家和珠民的生活情景 ,由此增强了景区的人文色彩。此外 ,还在青砖人行道旁设立了与珠池采珠、 珍珠事典、珠市贸易有关的古典诗词壁橱 ,让游客从另一个角度去感受景区的古典氛围。随着景区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 ,合浦汉文化公园成为了一个开放立体的模拟博物馆。

海丝路水手 发表于 2011-12-13 21:48:06

1

jackzhu 发表于 2011-12-16 12:20:51

有点假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汉韵珠风海丝踪——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掠影【10楼新增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