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六公咳哈 的帖子
六公咳哈:阁下披“三叔”马甲,莫非真是冥界之王?莫非冥界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解与人间不同?人间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语出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山木》,原句是“君子之交淡若水”。与“君子之交淡若水”相连并相对应的,还有“小人之交甘若醴”。
说的是君子相交,虽 .. (2014-05-29 17:10) images/back.gif
其实六公也就说说而已,相信现实中赴酒宴,六公也会封礼,也会让人拿笔记上六公xxx元!我就不信六公封礼时直接扔钱进礼箱然后转身走人,留下一句“不用记”!
还有想问下六公,到底封多少钱是小人,封多少是君子,六公你封多少?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应该是君子封多少都是君子,小人封多少都是小人。哪有封多是小人封少是君子之说!我知道六公没有这个意思,但从字面理解,确实是这个意思!
回 火锅 的帖子
火锅:其实六公也就说说而已,相信现实中赴酒宴,六公也会封礼,也会让人拿笔记上六公xxx元!我就不信六公封礼时直接扔钱进礼箱然后转身走人,留下一句“不用记”!还有想问下六公,到底封多少钱是小人,封多少是君子,六公你封多少?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应该是君子封多少都是君子,小 .. (2014-05-30 13:34) images/back.gif
六公认为,利用各种借口开酒席请别人吃,并且设“礼簿上书”逼别人交“体面礼金”,实质是敛财的人,都是小人。
至于交礼金的,因为是被自愿而交钱,所以交多交少都不算小人。被迫多交钱,只是因为不想得罪小人而已。
但有志于当君子的人,绝不会利用各种借口去敛亲友的财、让亲友觉得吃了亏。
回 六公咳哈 的帖子
六公咳哈:古代的官职叫“礼部尚书”,不是“礼簿尚书”,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兼文化部长)。明清两朝,朝廷下设六个部——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工部。各部的主官称为“尚书”,次官称为“侍郎”。礼部负责管理全国的教育、选拔人才、主办文化活动及其管理等,其主官就是“礼部尚书”。
合浦民间把开酒席中记录亲友所交礼金的程序,戏称为“礼簿上书”。是把亲友各人所交的礼金多寡、交礼金人姓名,一笔笔清清楚楚地记录在封礼簿上。有了这个程序,亲友们为了面子,而不得不打肿脸皮充胖子,交出让自己心疼的大额现金。这种程序,就是敛财陋习了。
....... images/back.gif
我明白,“六公”是一个人的称谓,并非指某种动物性别“六公三母”之“六公”之意。
Re:回 火锅 的帖子
六公咳哈:六公认为,利用各种借口开酒席请别人吃,并且设“礼簿上书”逼别人交“体面礼金”,实质是敛财的人,都是小人。
至于交礼金的,因为是被自愿而交钱,所以交多交少都不算小人。被迫多交钱,只是因为不想得罪小人而已。
但有志于当君子的人,绝不会利用各种借口去敛亲友的财、让亲友觉得吃了亏。
....... images/back.gif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结婚、入伙或其他喜事办酒席,就是一个人际人情的交往过程。只要是人,只要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都有可能或多或少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人情关系。至于礼金多寡,跟你的与人之间关系没有必然的关联。礼要有来有往,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