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钦廉张氏祖地张黄祭祖大典(多图)
钦廉张氏金公祭词
恭维:
吾祖,宗功浩荡,祖德难忘,水出有源,木生有本,清河会浦源流远,福建来廉世泽长。抚今忆昔,世事沧桑,遥想当年,七年不雨,炎炎赤地,草木无生,土牛不语,鸡犬无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我祖张金,兄弟三人,为求生计,商定西行,身负父母金骸,腰系祖传三宝,离乡背井,露宿风餐,辗转粤东,初到粤西,跋山涉水,居无定所,饥寒苦饿,一层惨凄。兄弟三人,再三斟酌,运筹帷幄,分道扬镳。张玉公分享金香炉,西行灵山地;张美公分享金茶盂,北走博白乡。我祖张金,分享金观音,留守廉西地,早业大安,后居六罗,开荒辟地,造舍筑房,苦尽甘来,派衍四房,房房毓秀,兰桂腾芳。嗟乎,不料吾祖驾返倦乡。成食旧德,同沾福泽,共沐恩光,房房齐发,瓜瓞绵绵,蝉联科甲,代代书香,簪缨绝世,文武拜相,此乃吾祖英灵,千年不昧,际慈。时近清明,节将寒食,此日聚宗举族,昭穆一堂,虔备清酌樜锰,牲仪酒丰,香茗果品之仪,敬献堂前,代愿吾祖,鉴兹不腆,来槛来赏,更祈佑我后嗣,备斯葵蛰,瓜瓞绵绵,绝世簪缨,接踵于贤开圣域,蝉联科甲,蛮声于翰苑蟠宫,耕者仓满盈庆,商者腰缠万贯,各行老板贵如韩愈,富胜名业,房房齐发,代代荣昌。炮响!(录入:金公袍泽,稳公二十一代裔孙,张黄淦侑。)
————————————————————————
备注:
一、【入廉背景】明代中叶两粤狼烟四起,史载永乐皇帝始,广西贼流劫广东廉州府属各地,百年不得安生。至成化年间,匪情极端恶劣,广西大藤峡瑶族、八寨僮人反叛,破廉州、陷石康、犯灵山,县宰文武俱殉难,地方民众逃亡殆尽,廉州府属石康、合浦、钦州、灵山诸县地域数百里荒无人烟。知府刘恒临危受命,与高雷联军,一举驱逐多股盗贼,尽管日后略有余匪犯境,但匪情已不足为患。弘治年间,广东布政司榜召省民和闽客入廉,重建秩序,复兴经济,史称“国朝大移民”。大批汉民来到廉州府各地开荒,极擅工商农事,不出年月,否极泰来,随之人口大增,百业兴旺,市井繁荣,奠定往后数百年基业,深深地影响了廉州府。而且从那年起,这波移民大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以广府、客家两大民系为主体的人口政经结构,也最终改变和决定了钦廉地区的命运……
二、【由闽来廉】《张黄张氏族谱(2009年编)》:“(金公)住福州省汀州府上杭县猪市街瓦子巷,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原徙粤东,初到粤西暂住,成化7年(1471年)迁居广东省廉州府石康县六罗(元置石康县,明成化7年石康县归合浦县,六罗今在广西浦北县张黄镇境内)。”钦廉陈氏、李氏、黄氏、何氏与张氏等合浦五大姓,都在这个时期由闽来廉。在明朝,张氏还有张稳、张玉、张美、发政、友英等支系,分别从兴宁、上杭、会昌迁入张黄,尔后再发散钦廉四属和博白县。横塘族张化孙后裔今有千万之众,钦廉张氏均出上杭此脉。
三、【张氏后裔】仁良公(即:张天柱公)骸骨安葬在粤西石坡底青平月,其后裔枝繁叶茂,遍布钦廉四属、粤西南和桂东南等地,合浦、浦北、北海、钦州、防城、博白、玉林、湛江等地的本地张姓,几乎全都张天柱公的后代。仁良公,福建上杭人氏,祖妣黄氏,生有三子:长子张金,号金一郎,留守合浦张黄;次子张玉,号珍二郎,开基灵山旧州;三子张美,号泰三郎,迁出博白菱角。
四、【金公简况】张天柱公长子张金公,是最著名的支系。张金公的后代,也不计其数,张黄、公馆、白沙、曲樟、闸口、常乐、浦北、灵山、防城、钦州、博白菱角等地的当地张姓,几乎都是张金公的后代。“一世祖,金公,号金一郎,祖妣黄氏,生有四子:长子杭济,次子杭桓,三子杭贵,四子杭富(有版本记载为五子,五子为杭荣,又名张龙,号千四郎,有版本记载联宗)。金公安葬在地名佛子高岭,墓乾山巽内向兼戍辰分针,清朝嘉庆12年(公历1807年)2月11日午时重修(墓为灰筑,在六罗族祠前左方数百米小山上)。祖妣黄氏安葬在地名东边窝。(有版本记载金公妻妾各一。妻黄氏,妾阙氏瘸,阙氏葬在下丹竹)。长房杭济公后裔,二房杭桓公后裔留居六罗垌(属张黄镇境内),三房杭贵公后裔迁居竹山下(常乐镇),四房杭富公后裔迁居大廉垌(属公馆镇境内)、六湖垌(属曲樟乡境内)等地,有版本记载:杭荣公后裔迁居大廉垌。”1958年建合浦水库,金公部分后裔再徙廉州、南康、福成、北海等地。
五、【移民大潮】明清时期,汉民大举入廉,自赣闽粤边区、珠江三角洲,千里南移,沿粤西路过白石山,来到廉州府(浦钦灵防四属)开基。初始,廉州府属各地满目疮痍,硝烟弥漫,人迹罕至,经济社会亟待复兴。明军广州几次发兵廉州,稳定边海国防,扫除内匪外寇;清廷为切断郑成功势力,严施海禁迁界,又为强化治粤,分离汉人制造土客械斗。乱世之下,由于人口、土地、逃难等因素,当时移民大潮风起云涌,其中一波直接冲击边海要地廉州府。
(原创作品,奉献公益)
Re:钦廉张氏祖地张黄祭典(图)
合浦至张黄209国道,计约50公里。
张黄至六罗垌水泥公路,计约8公里。
钦廉张氏名人
张绍勋:屡建奇功,远征军师长
张绍勋(1909~1971),字勋华,合浦白沙人,中国远征军师长。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中央陆军大学一期二级将官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排、连长,中央教导一师二旅四团中校营长。抗战期间,历任第七十八军三十六师一○八旅二十六团上校团长、西安警备司令部教导总队长、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员总队总队长、中国远征军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入缅战役,身上多次负伤,屡建奇功。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整编第七十旅旅长。三十七年八月,任第十四兵团第一二二军军长。1949年10月16日,在鄂西被解放军所俘,按和平改编对待。1950年,入中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7月,被军事法庭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刑八年,送往宁夏石咀山市平罗镇战犯监狱服刑,实际执行十五年(无延长判决)。1964年特赦,留当地劳改农场就业。文化大革命爆发,再次被关进监狱。1970年11月,宁夏石咀山市革命委员会未经审判便以历史和现行反革命罪将其定为死刑,并于1971年1月6日公开执行枪决,终年61岁。
张君嵩:淞沪抗战,打响第一枪
张君嵩(1896~1948),字岳宗,合浦营盘人,中将衔。黄埔军校第一期、南京陆军大学特二期毕业。初在南康教书,不久投笔从戎,入建国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一营二连充当特务长、排长。十四年(1925),到蔡廷锴部任连长,参与徐闻剿匪;同年转入香翰屏部任营长,驻东兴。十七年,投奔广州卫戍司令邓世增,为卫戍部队团长。十八年,任第八路军独一旅一团上校团长。二十年,任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一五六旅第六团团长,驻守上海闸北,率该团打响一·二八淞沪抗战第一枪,坚守阵地,屡次击退日军。因战功卓著,升任一五六旅少将旅长。二十二年,升任十九路军师长,调往福建,闽变时任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第六师师长。二十四年,第十九路军解散,入中央情报机关蓝衣社,返广州任社训处处长。二十五年,任广东省水陆辑私处长兼税警总团团长。二十七年,广州沦陷,率部退到三水马房一带,与日军周旋年余,作战上百次。二十八年起,任第七战区余汉谋暂编第二军第八师师长,参加粤北会战。三十年,转入第九战区薜岳部仍任原职,参加长沙会战受挫被免职。三十三年,复任师长职,参加衡阳保卫战,后晋升暂编第二军副军长。抗战胜利后,部队整编,任中央军官训练团总队长、中将主任。三十六年,调任天津水产班主任。三十七年(1948),被派遣为广东第十清剿区司令兼粤桂南区清剿副总指挥、代总指挥。是年12月19日,到遂溪检验部队,被起义的保安十团陈一林部击毙,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军衔。
张之英:广东海军司令
张之英(1891~1960),字余生,钦州小董人。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及陆军速成学校毕业。1913年入伍,任排、连长,营附。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九团副团长。1928年任第八路军总部独立第二师四团上校团长。1929年任第一教导师副师长。1932年起任第一集团军代理舰队司令,广东江防第一舰队司令,广东海军司令。1936年任广东绥靖公署少将参议。1947年任第二十二军参谋长。1948年5月在陕西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60年春在西安病逝。
张国元:陈济棠办公厅主任
张国元(1890~1956),字孟新,合浦常乐人。北京陆军大学毕业。1927年初任第八路军总指挥中将高级参谋,兼黄埔军校高级班主任教官。1927年4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务处长。1928年1月,任第八路军西路军代理总指挥。同年11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中将总务厅长。1931年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1932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第一厅二处处长。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同年底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2年5月,任广东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退役,同年12月任合浦县长,后因病辞职。
张枚新:粤军师长
张枚新(1894~1953),广东合浦人(一说南雄人)。广东黄埔陆军测量学堂、庐山军官训练团高级班毕业。历任第四军第十师营长,广东编遣区第一师二团副团长、团长,独立第五旅副旅长。1930年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四师师长。1932年春调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官长。1933年1月任湘赣边“围剿”军右路第四师师长。1934年任江西苏区“围剿”军南路军第二军四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1937年任第四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议。1941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其后被解职返乡寓居。
张相琦,合浦曲樟人,香翰屏团长。
张展宏(1929~),钦州人。中央军校第十九期步科、南京中央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1949年随步校到台湾,后任陆军特种兵第二总队中队长、第三总队大队长、第二总队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副总队长。1977年任空降兵第三十一总队少将总队长。1981年任空降兵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84年9月退役。
每年都会在常乐集中签到。
签到捐款。
北海清河协会常乐分会
张黄六罗张氏祖祠,这一天,3月24日,来自钦廉四属的宗亲欢聚一堂。
一张氏作歌《清河堂》,热情高涨。
我与廉州兄弟捐款200文。
清河世泽湛长流闽境(囧?)迁合浦奠基挺秀分支原一脉
金鉴家声亘永古粤疆奋力六罗开拓巍峨祠宇志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