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手续更方便快捷,资源共享推进诚信经营
2014年3月12日上午10点,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工商局办事处,小编有幸与曾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而到珠海学习三个月的县工商局常务副局长廖东明了解了相关内容。廖常务说:“这次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是广西区在2014年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我本人的理解,改革的内容可以分为六项。”还用通俗易懂的讲解代替文件上严谨的内容,为小编逐一展开解说。下面,小编就廖东明常务副局长的解说做了六点总结:
一、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
改革前,公司登记对实收资本有严格的限定,包括法定最低限额、两年缴付到位期限、出资方式和出资比例等,这些规定导致开办公司门槛高、效率低、耗时长,且筹备期资本运用效率低下。
改革后,注册资本就由原本的“实缴登记制度”改为“认缴登记制度”,对注册资本不设最低限额。由股东(发起人)自主确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将其即在于公司章程,并承担缴纳出资不全的法律责任。
举个例子,某公司股东承诺期注册资本为100万,出资期限为50年,工商部门不会对此一一查证,只会在后期进行不定期的 ,并把相关资料公布于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供群众查看,若不属实则将其列入“黑名单”。
图为县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工商局办事处
二、 简化住所登记手续
改革前,登记机关对住所或经营场所登记的审查标准较严格,涵盖了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建筑物法定用途等等,且通常一个具体地址仅能登记为一家经营场所。
改革后,放宽经营场所的登记条件,明确其功能为确定市场主体的司法和行政管辖地,形成针对住所和经营场所新的监管体系,减少行政干预,一个地址无限制登记经营场所。
廖东明常务副局长在审核文件。
三、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
改革前,企业需每年一次到工商部门递交纸质年检材料,需让中介机构进行年度审计,最后工商部门还要审查、盖章,环节多且手续繁琐。
改革后,企业不再需要每年一次到工商部门递交纸质年检材料,只需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报年度报告并公示,除特殊监管的重点企业,一般企业不再需要提交财务审计报告。
岑才盛股长在办公。
四、建设统一规范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此平台作为载体公示企业信息、共享监管信息,并提供信息查询,落实“宽进严管”。促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信用信息平台上对外发布,提高企业“失信成本”,强化社会监督,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
常务副局长
五、推行“先照后证”
7月1日起实行,“先照后证”是指先取得营业执照,后办理其它相关证件,如食品安全许可证等。实行“先照后证”是除特殊行业外,工商部门先发执照,有关行政部门再发许可证,并且实行“谁发证谁管理”,简化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7月1日起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改革后,全面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发照、网上查档的电子化登记管理模式。此举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免去了登记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更加便民利民。
廖东明常务副局长说,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贯彻落实放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还是要靠大家“自律”。
据悉,从3月1日实行改革方案至今,已经有多达170余人到工商办证大厅咨询,超过50人办证。若办证当天人少、证件齐全,办理一天之内就能取得证件,若多人前去办理,工商部门内部也会进行协调加派业务人员,争取在承诺的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相信此次改革制度的实行,不仅能使经营主体自律自治,也会带动新兴市场监管体系的重新构建,推进企业诚信经营,健全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同时增加市场经济主体,推动我们合浦县乃至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
赞!终于每年不用准备一大堆资料,走程序去年检了。 党的好政策,加快落实,促进合浦经济的发展 手续更方便快捷,好 好象跟我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