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取消附中录取生的电脑排名是不合法的,剥夺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今年小学升初中,不少家长都打好了如意算盘,先报读师范附中,再等廉中的电脑排位,廉中排不上就读附中,打死不去二中。谁知教育局的一纸禁令打破了所有家长的如意算盘。附中录取的学生将不能参加廉中 一中的电脑排位。一时间,家长们真是纠结万分啊。教育局的这条规定是不合法的。附中是民办学校,不在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框框内。附中的招生是市场行为,教育局不能随便干涉。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框框内,学生和家长是没有择校权的,但学生和家长有权选择就读于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在进不了理想的公立学校之后,学生有权选择到好的民办学校去。教育局的这条禁令,无疑是剥夺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权。就象当年QQ与360之战,你用360就不能再用QQ了。是霸王条款。
强龙难压地头蛇,教育局就是地头蛇,楼主懂吗? 二楼自用,试分析一下教育局的动机。自以为无非是为了抢夺优秀生源。本来,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是为了均衡生源,使得各个学校招到的学生水平大至相当,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发展。然而附中的招生催毁了这个格局。这次附中招生,那简直是海选,三千多人报考,录取400名,百里挑一哪。可以肯定,县城内各个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九以上都在这400人当中了。等廉中排完位抽走一部分,一中也许也能分到一些,剩下的全被附中一家独得,就没有二中 四中什么事了。这样一来,优秀生源不但不能均衡,反而更加集中。这显然有悖于教育局的初衷,所以才出此下三滥的招数,迫使一些学生放弃附中,重新回到教育局的分配体系之中。这样做,对教育局来说也许是正确的,但又确确实实地侵犯了学生和家长的正当权益。其实,这样做未必有效,可能还适得其反。一则,有部分学生会放弃电脑排位,这样一来,参加抽签的优秀生就减少了,廉中一中抽到的优秀生也会相应减少。二则,那些被廉中涮下来的优秀生肯定不会甘心到二中就读,只好再花钱找门路,二中依然得不到。 如果你附中的上了,还要报一中的,占一中的名额又造成附中生源流失,那不乱了
回 如虎 的帖子
如虎:二楼自用,试分析一下教育局的动机。自以为无非是为了抢夺优秀生源。本来,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是为了均衡生源,使得各个学校招到的学生水平大至相当,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发展。然而附中的招生催毁了这个格局。这次附中招生,那简直是海选,三千多人报考,录取400 .. (2014-07-30 14:48) images/back.gif人家廉中、一中根本不在乎,每间学校向廉中、一中推荐10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廉中、一中有这100名优秀学生做铺垫,其它学校在中考A+成绩的人数永远比不上廉中。
回 我要发言 的帖子
我要发言:人家廉中、一中根本不在乎,每间学校向廉中、一中推荐10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廉中、一中有这100名优秀学生做铺垫,其它学校在中考A+成绩的人数永远比不上廉中。 (2014-07-30 15:00) images/back.gif分析一下优秀生的情况,廉中的推荐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水平不在同一条线上。同一所学校中有些班的第一第二名还排不到一些好班的十名内,一些普通小学的前十名,到中心校,附小,可能还排不到前三十,这些人也推荐上了廉中。所以廉中这一百名推荐生中顶尖的算他七成都有多。一中的推荐生水份就更多,据我所知,廉中一类生中推荐上一中的九成九都放弃了一中的名额,而选择考附中做为备胎,所以一中的推荐生起码七成是第三梯队的。放弃一中推荐名额的学生实际上与廉中推荐生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很多都是相差那么一两分而已,有得分数比廉中推荐生还高,输在特长加分生上,这些人都考上了附中,所以,附中所招的这400人真的是藏龙卧虎。
回 海纹 的帖子
海纹:如果你附中的上了,还要报一中的,占一中的名额又造成附中生源流失,那不乱了 (2014-07-30 14:50) images/back.gif是有点乱。但这条禁令是今年才有的,难道往年不乱今年才乱?如果你抽不到一中,又不愿读四中,花了钱又回到了一中,这样就不乱了?这世界本来就乱,哪有不乱地方? 人立世,信为本。你报考学校得到了录取而不去,也是一种失信行为,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种失信行为正在渐渐侵渗入群众脑海中,同时也增助腐败的出现。所谓:有买卖,才有杀戳!有经济能力和有社会地位的人,总是想占着比别人优先权,比别人多些选择权,就是因为这些观念普遍滋生,引起了腐败的滋生。
回 如虎 的帖子
如虎:分析一下优秀生的情况,廉中的推荐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水平不在同一条线上。同一所学校中有些班的第一第二名还排不到一些好班的十名内,一些普通小学的前十名,到中心校,附小,可能还排不到前三十,这些人也推荐上了廉中。所以廉中这一百名推荐生中顶尖的算他七成都有 .. (2014-07-30 15:27) images/back.gif此言差已!在小学成绩拔尖的学生,到了初中以后学习成绩下跌的不在少数,特别是中校、附小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好一些,是家长在学生小学阶段用钱让孩子上辅导课下了功夫,所以在小学不是特别要求智力和思维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显得优秀些,但是到了初中阶段以后的学习,更要求智力和思维,成绩就不如意了。
还有,执行了就近入学的政策那么久,有文化素质和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也不一定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去中校和附小的。相反,跨地区入学的,往往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修函而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 你说不合法就不合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