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了两尾“婆撒鳖”,勾起了儿时那段拿起粪箕就没心没肺跑去捞鱼的记忆
“婆撒鳖”是合浦人对斗鱼的土称呼。咱八零农村娃小时候玩具不多,活泼好动的性子没有玩具“泻火”,所以大多爱养些鸟鱼之类的小动物来转移注意力。“婆撒鳖”因为其抓捕容易、好养活,且在土鱼品种里姿色还算尚可等原因,深得咱农村的娃儿喜爱。周末叫上几个同村伙伴,拿上三两个粪箕,个把水桶,就往田里的小沟杀去,在烂泥沟里咪咪摸摸。相信这一记忆在很多农村八零后的脑袋里都有“存档”。那时候真是没心没肺啊,也不知道什么叫晒,而且水里边还经常会有各种不明生物“威胁”咱的安全,神出鬼没的泥蛇、一钳能夹掉一块肉的土螃蟹、吸血于无形的蚂蝗等等,可就是挡不住小伙伴的热情,通常一摸就是一整天。那时候田里种的庄稼仿佛也跟“婆撒鳖”一样生命顽强,农药并不常用,未受污染的良好水质使土鱼一直“长势”良好,所以即使是憋足的“新手”,只要手里有粪箕神器,往沟里滤几遍,也肯定有收获。但如果要捞到泥鳅、黄鳝等相对稀罕的品种,那就考验技术了。经验老道的小伙伴,瞅准了位置,粪箕一下一上,捞出的泥水滤干之后准有一堆活蹦乱跳的“婆撒鳖”、“走水江”等小鱼,久不久夹杂着一两条小泥鳅能让当时不懂事的我们乐上好一会儿。
.......
想起这段日子,嘴巴就不自觉的翘了起来。前些日子想养鱼了,因为小时候养过金鱼,清一色不超过两天就毙命,所以条件反射的就想到命糙的“婆撒鳖”。后来就打定回村里边找人要几尾来养。本来觉得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后来才走遍了老家整条村也要不到一条,“现在的娃娃也已经不兴这个了,而且家长们个个都把娃娃当宝,谁还让他们出去受这苦。”一村里阿姨跟我说。我......
呵呵,没想到才十几年,我们小时候的“乐”就变成了现在小朋友们的“苦”。想起这个,当下很是惆怅啊......“想养就自己去抓,不过现在田地里的水质都是农药,我很久都不见沟里有小鱼了。”大伯的一句话又往我心里吹了一箭......
“婆撒鳖”真的只剩回忆了么?朋友圈里边发了这么个信息之后,朋友送了我两条。不过我以没有前些日子的兴致,养在办公室里,看着两条小鱼一吐一吸的仿佛不是水,而是一口一口的唏嘘......
不知江里头还有"蓝刀丝"吗. 中国斗鱼(它的学名) B吧写!无识打本地话一 菩萨龟吗?我养了一条。 都征完地了,那还像以前儿时时好玩~现在让我下去抓我都不一定敢下去,那水脏得不敢想,想下小河去抓小鱼那是不可能的啦! 畏什么给它吃? 婆撒啤,泥鳅鱼,
回忆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