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江去往合浦工业园路上有人自建跨江木桥并收取过往行人“过桥费”,安全监管成“真
看点:行人想过桥 留下“过桥费”
●合浦党江镇往县城工业园途中,有人自建跨江木桥收费,物价部门称此举违反相关条例
●木桥存在安全隐患,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安全监管成“真空”
近日,有合浦居民向南国早报反映称,从党江镇去往合浦工业园的一条捷径上,有人自建跨江木桥,并收取过往行人1.5~2元/次的“过桥费”,已持续近30年。先不论收费是否合理,附近村民表示,他们愿意出钱过桥,但觉得木桥安全隐患大,人身安全没有保障。那么问题来了,木桥的安全,究竟应该由谁来监管?
反映
想从桥上通过 需留下“过桥费”
小莫是合浦党江镇马头村村民,闲时,他常会骑上电动车,搭着妻子到合浦工业园打些散工。
小莫介绍,从党江镇到工业园,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走公路,需先行至合浦县城,然后穿过整个县城抵达工业园,距离约30公里;另外一条是走捷径—从党江镇直达工业园,大部分是田埂路,路宽恰好供两辆电动车通行,路程约5公里。
像其他到工业园务工的村民一样,为节省时间,小莫和妻子都会选择走捷径。小莫告诉记者,在路途的中段,会穿过一座狭小的木板桥,“这桥大概有30年历史了,整个桥面摇摇晃晃的,旁边又没有护栏,每一次过桥都提心吊胆”。此外,过桥的村民每次需缴纳1.5~2元“过桥费”。
跨江而建的木桥,全部由木头搭建而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记者 吕海锋摄
回应
建桥服务村民 收钱用来维修
据党江镇马头村委主任庞润敬介绍,木桥建起来之前,两岸村民们渡江的唯一方法就是坐渡船,摩托车等较重的交通工具,当时并不能运输过江。1986年夏天,“不知何人出资”,在江面上建起了一座木桥,方便了村民和车辆的通行,“不过,一开始便要收取费用”。
村民介绍称,类似的木板桥还有两座,分别为“叉陇桥”和“大云渡桥”,都是在“九份田桥”建成后不久,陆续搭建起来的。
经过多方联系,记者了解到,这3座桥都是由同一个老板管理,都要收取相应的“过桥费”。该老板向记者介绍,1988年,他从别人手中承包“九份田桥”过来经营,随后又按照木桥的构造,在附近搭建起另外两座桥,目的是“为村民们服务”。而对于收费一事,他解释是为了填补维修费用,“3座木桥每年的维修费用将近6万元,而对每个过桥者只收1.5~2元/次,也不算贵”。
据庞润敬介绍,附近村委每天去工业园的务工人数,保守估计超过100人。以每人一天一个来回计算,“过桥费”最低需要3元,统计下来,单“九份田桥”一年可创收12万元左右。
桥面上多处破损,其中一些窟窿宽达15厘米。
追问
木桥自筹自建 到底谁来监管
1月7日下午,记者就木桥收费问题采访了合浦县物价局工作人员。据介绍,过桥收费具有一定经营性质,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以及物价部门发放的收费许可证。截至目前,物价局并未收到相关的材料报备,因此,这种擅自收取“过桥费”的行为,违反了价格管理有关条例。
而周边大多数村民认为,相比渡船,木桥更加方便和安全。“目前情况下,我们也愿意出钱过桥,但就是觉得村民的人身安全是个问题。”一名村民这样说。
要降低过桥安全隐患,就得由相关部门加强对木桥的监管。然而桥梁所跨的两个村委工作人员均表示,由于木桥搭建于红树林的滩涂地上,属于水利部门的管理范畴,村委并没有相关的监管权力。
一名不愿具名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3座木板桥位于乡镇区域,因此不属于市政部门管理范畴;加之3座桥属于自筹自建,也不属于城市规划中的基建设施,所以也不属于交通、道路等部门管理。
难道,这3座木板桥成了监管“真空”?
一行人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过木桥。
作者:吕海锋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桥身摇晃,桥面铁钉头更是轮胎杀手。 已持续近30年的桥也来jjyy,咋不去拷问总江大桥,起码比总江桥的质量好吗! 已持续近30年
政府不帮建桥,有人建桥方便群众又遭异议。不管审不审批,方便群众就是好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政府不帮建桥,有人建桥方便群众又遭异议。不管审不审批,方便群众就是好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有本事你也建一条呀 这木桥确实很危险 两边也没护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