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 发表于 2015-3-15 15:59:34

合浦有好几个盘都还没有取得预售证的就卖房的,坑我们购房者是小白实在太过分

   以前不知道预售证有什么效力,最近了解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才是开发商的圈钱的入场卷!开发商有了预售证才可以卖房子,没有预售证就没有资格卖房子!
   回想起以前看到合浦一些新盘开盘,在售楼部根本就没见什么预售证的影子,但在搞活动的或者促销的时候就说收什么所谓的“诚意金”和“定金”,殊不知这种收费根本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签的合同也不具备法律效力。要是将来那天遇到无良开发商赖账,还有挪用的话,那这钱你只能算是打了水漂,自己也只能吞到肚子里!
   现在合浦很多楼盘都拿消费者当小白,还没办好预售许就开卖,大家一定要小心别被忽悠了。因为没有预售证的楼盘是不可以预售的,但很多楼盘都忽悠咱们小老百姓是法盲,以为买房就那么几个步骤,根本不考虑开发商楼盘的一些信息,也不知道这一纸证书的重要性。
   所以大家买房一定要看清楚楼盘和自己所卖的那一栋楼有没有预售证,因为一些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会变着法忽悠购房者掏钱,借鸡生蛋,所以一定睁大双眼。因为只有有了预售证才能证明这栋楼已经通过了“质量、安全、环境……”等等各种审批,才可以对外出售,如若不然贸然地交钱下订就是存在很大的风险。
大家买房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有没有这个,不然千万别买!

腩得糊涂 发表于 2015-3-15 16:55:52

买房的人都是冲着房子去的,谁会去在意楼盘有没有预售证?至于一些稍微懂得一些才回去注意,不然鬼都不会管

西街东门庆 发表于 2015-3-15 16:56:57

回 腩得糊涂 的帖子

腩得糊涂:买房的人都是冲着房子去的,谁会去在意楼盘有没有预售证?至于一些稍微懂得一些才回去注意,不然鬼都不会管 (2015-03-15 16:55) images/back.gif

在合浦多数都是对于这些法律法规比较淡薄

花生七少 发表于 2015-3-15 21:09:37

466090510 发表于 2015-3-16 22:38:34

火锅 发表于 2015-3-18 00:48:12

那些炒房的表示一点都不担心,开发商可以跑路,但政府跑不了,出了事,找政府赔钱就行了,本地不解决就到上面去喊冤,只要认准了天朝不能坑老百姓,亏不了。

美凯龙置业 发表于 2015-3-23 15:08:39

很多购房者觉得买房认筹了房子就稳稳的到手了,其实根据相关规定,任何形式的“认筹”、“内部认筹”“VIP排号”等行为,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的非法活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另外,买房认筹多是开发商为筹集资金而进行的活动,在认筹过程中是需要特别当心的。
      凡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发展商不得发布任何销售信息,严禁以“认筹”、“内部认购”“内部登记”等任何形式变相无证销售商品房,不得向购房者收取排号费、诚意金、认购费等任何含有预定款性质的费用。
认筹的具体操作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消费者去开发商那里填写个人资料,在交纳一笔数额不菲的“诚意金”后,将领取到一张叫VIP卡、VIP护照、VIP消费卡或认筹卡等名称五花八门的“证书”。拿到这些“证书”之后,消费者即获得了“认筹”资格。但往往有“认筹”资格的消费者的数量会远远超过楼盘实际推出的房屋数量。
第二步就是所谓的“解筹”(一般的开发商在取得预售资格后才开始“解筹”)。在“认筹”数超过实际可提供的房屋数量的情况下,开发商一般采取“抽签”的形式,从已“认筹”的消费者中“抽”出可以选房者。之后,被抽中的选房者在统一选房号统一交首期,统一签署认购书或预售合同,挑中房号后,将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合同”。之后再是签订《预售合同》或者《房地产买卖合同》。
买房认筹四大陷阱
陷阱一:“认筹”楼盘大多没有预售许可证
搞“认筹”的楼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很多楼盘是在建设过程中就开始了认筹的,那个时候房子预售许可证估计还没有办下来呢。
陷阱二:变相占用消费者资金
取得认筹资格时,消费者都将被要求交纳一笔数额不菲的“认筹诚意金”。一般为数千、数万至几十万不等。尽管开发商均承诺,“认筹诚意金”可无条件无息退还。但有专家则认为,这实际是一种无偿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融资方式”。另外,有专家提醒这些‘认筹诚意金’,政府及其他机构并无任何监管措施。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开发商卷款而逃,受损失的就是消费者本人了。
陷阱三:排队之“谜”
几乎所有的楼盘在“认筹”之时都要排队,坊间也流传着不少人雇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排队、甚至有人提前彻夜排队“认筹”的说法。为何会有“乐此不疲”的排队现象呢?有知情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一些开发商、代理商、“炒房者”就是要营造这种极端热闹的氛围,制造出楼盘“供不应求”的假象,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看到越是排队的人多,越觉得房子难买;越觉得房子难买,就越愿意排队。而那些尽管排了队,也交了“认筹诚意金”但最后并未抽中选房权的消费者就越愿意出钱从“炒家”手中买到选房权、甚至再出更高的价格从“炒家”那里买房。
“排队”有奥妙,“解筹”也暗藏“杀机”。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交纳“认筹诚意金”之后,即可参加抽号(通过抽签的方式在所有认筹者中抽得获得选房权者),而且“认筹诚意金”可无条件退还,这就给“炒家”提供了机会。知情者介绍说,“炒家”一般都会“一盘多认”,也就是在同一个楼盘内多次“认筹”,而“认筹”数越多,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往往抽中一个号转手就能卖钱。更有甚者,那些“有门路”的人往往通过关系在一开始就先占个“号”,然后再转手倒卖。
陷阱四:故意控制房号
不少开发商及代理商在“认筹”时,往往故意控制房屋销售的数量。知情者打了一个比方,有些楼盘往往只放出1/3的房屋,这1/3的房屋销售完了之后就对外声称“全部售罄”,从而故意制造楼盘热销的假象。“越说房子卖完了,消费者越急,越急就越想买。但等不到多久,就会发现有人愿意转手,但价格自然高出了很多。”专家警告说,“这往往都是开发商或中介在当中做的手脚。”
陷阱五:开发商随时提价,优惠成“空中楼阁”
所谓的“认筹”一般都有折扣。一般的楼盘都会以折扣2至3个百分点等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前来“认筹”。不过,有专业人士指出,这种“优惠”其实完全是虚幻的。因为,在“认筹”阶段,开发商一般不会公布销售价格,如果“认筹”的人数超过预期,开发商将立即提价。如此一来,之前的所谓优惠无疑是“空中楼阁”。
认筹其实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有专家认为:认筹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其中最大的危害就是为房地产炒作提供了一个几乎毫无风险的平台。由于“认筹热潮”人为制造了楼市“供不应求”的假象,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也跟风买房。而“炒家”只要付出可“无偿退回”的“认筹诚意金”就有可能获得选房权。在热销假象的迷惑下,真正愿意买房自住的消费者在经过多少次的往来奔波以及漫长等候后,往往非常想获得“苦苦追求但又未能得到”的选房权。结果,自然给“炒家”创造了机会。
         另外的一大危害就是推动了房地产“虚热”势头。“认筹”与“炒作”互相推波助澜,导致房价逐步上升。结果,不仅消费者付出了更多,而且一旦房价回落,在高位买进者定将遭受巨大损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浦有好几个盘都还没有取得预售证的就卖房的,坑我们购房者是小白实在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