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战士编巨著颂英雄
合浦一位83岁的退休老干部,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以惊人的执着和毅力,完成了一部约69万字的长篇文史巨著《总兵关松志》(上下集),他就是关则福。日前,笔者应邀探访,聆听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家讲述其坚持不懈地为家乡英雄著书立传的人生经历。 发挥余热,关老好样的,为我们合浦留下一部珍贵的文献 关则福, 1933年出生在合浦县公馆,1949年10月考入合浦县立第五中学(公馆中学),同年,在进步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由中共合浦县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第八区文工团,是年12月,加入征粮剿匪工作队,不久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新六团征粮剿匪工作队,随即奉命前往张黄(时属合浦)合浦农校整训。整训结束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六团文工团”,赴北通开展征粮剿匪工作。由于当时张黄北通一带匪患严重,土匪不但明目张胆的公开向老乡强征粮食,还冒充我征粮剿匪工作队欺骗勒索老百姓,强逼老乡交粮,形势非常复杂。有一次,征粮剿匪工作队按规定通知一个大户人家交纳300斤公粮大米。但几次通知都找不到户主。队部派关则福前往该户人家催征,但到了门前后,户主就是不肯开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做工作后,户主才肯出来见面。经了解后才知道,就在几天前,土匪头子不但来强征了300斤大米,还威胁该户主不得交粮给政府的征粮剿匪工作队,因此户主就采取避而不见的态度。特别是合浦、北海解放后,,正规军转入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征粮剿匪由地方负责,土匪更加猖狂,在征粮过程中,敌我双方同时遭遇而发生战斗的事经常发生,关则福也曾多次遇险。但他和征粮工作队的战友们并没有因考虑个人的安危而退缩,一直都坚持在战火中开展征粮工作,为新政权的建立巩固,为支援大军解放海南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正是这段战火中的青葱岁月,在关则福的人生历程中结下了崇拜英雄,忠勇报国的情怀。
剿匪征粮工作结束后,关则福被安排在乡政府粮管所工作,并负责乡政府的交通送信任务。而当时,参加剿匪征粮工作的学生队员们,当时都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乡政府安排工作;一是按个人意愿安置。关则福和大部分战友同学们,都选择了回校读书完成学业。就这样,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后,关则福由乡政府保送,又回到合浦五中(公馆中学)重新开始读书生活,至1952年考入北海中学高中,195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南财政大学深造。读书期间均获国家全额助学金。
关则福中南财政大学毕业后,以优良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出色的表现,被直接安排到河南省商业厅计划处工作,具体负责财政规划与工业项目设计。在此工作其间,关则福撰写的经济论文经常在报纸刊物上发表,其中一篇被陈云看到后,也认为不错。关则福因此在单位里有“秀才”之誉,前途被大家看好。 1962年春节,关则福回家乡合浦探亲,偶遇时任中共合浦县委书记处书记的黄德赐。交谈中,黄德赐了解到关则福的专业之后,认为家乡的建设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于是就动员关则福回家乡工作,为家乡建设作贡献。黄德赐当时就表态,只要关则福回到家乡工作,想到什么部门都可以满足要求。如一下子未能选定工作部门,就先挂靠在财政局发工资,待考虑好了再安排部门。关则福见家乡的父母官如此热情惜才,当时就口头答应了。没想到黄德赐书记马上就给他分配了任务:要求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结合合浦资源存量状况,开展调研论证,尽快制定几个可行的建设方案供县委参考。而黄德赐书记当天就对关则福提出要求:第二天就到财政局报到上班,安心开展调研工作,争取尽快拿出方案。调回合浦的一切手续则由县委县政府负责办理。关则福按照黄德赐书记的要求,果真第二天就去财政局报到上班,而县委县政府就专门派出财政局一名科长前往河南商业厅协商,请求在人才支援方面放人。这一请求得到了河南商业厅的赞同和支持,顺利调回了挡案,正式安排在计委工作至退休。就这样,关则福回乡过年,变成了回家创业。 在合浦计委工作期间,关则福先后参与了盐场、糖厂、麻纺、水泥、化肥、矿产、电厂等几十项地方建设大型项目的设计合实施,获得过“七五规划发明创造奖”,他因此成为北海最早的,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提起工作往事,其中关则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参与了石头埠大型电厂的规划设计。当时为了赶时间编制方案争取项目早日落实,关则福和设计团队日夜奋战,因体力消耗过度而大病一场。遗憾的是,就在项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之际,因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石头埠大型电厂被搁置下马。关则福虽然因此未能直接参与石头埠大型电厂的规划建设,但作为最早参与勘探设计的先行者之一,在退休二十年后,终于看到了石头埠大型电厂的建成投产,心底长期埋藏的抱憾得到了慰籍。
关则福退休后,为了工作的需要又应邀继续留在单位“带学徒”,继续为家乡的建设发挥余热。完成了“带学徒”的任务后,关则福并没有甘于在功成身退的环境中安逸度日,而是选择了一个令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大“动作”|——他要利用退休的空闲时间为合浦的抗法名将关松志作传出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