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合浦】——游东坡亭记
前言合浦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它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灵人杰;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曾经灿烂过,作为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在许多地方还称荒蛮之地时,它便如此的热闹,车水马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贸易历史长河中都曾有它浓重的色彩。它也曾失落,名称郡治几经更迭。但不论怎样,合浦——我们共同生长的土地,它总是默默的用它甘甜的乳汁哺养着勤劳、智慧的珠乡人民,使之繁衍生息,一代比一代更加繁荣昌盛。
合浦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从字面上说,它是非常切合实际的称呼。浦——是江河流入海的地方;合是众多,所以合浦便是众多江河汇流入海的地方,这是我们合浦的解释。自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江河湖泊汇流入海的地方,必定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沟渠纵横,水草肥美。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之时,这些地方便是易生存的富庶之地,所以合浦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便不难理解了。作为历史名郡,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都曾有它亮丽的一笔。珠还合浦,廉州,孟尝君的故事,相信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南珠自不必说,曾独步天下,为一方奇珍。美人鱼的传说是多么凄美动人,东山寺的老和尚虽然没能与苏东坡促膝长谈,但文昌塔依然雄壮的屹立着,向南来北往的客人讲述合浦的前世今生…… 南流江流过多少千年古树?东坡亭畔曾有多少文人墨客驻足吟诗?客家人的族普中带来了多少中原的故事?古珠池边曾有多少采珠人泪湿鲛绡?就连最近代的槐园,也彰显着多少的能工巧匠?更有甚者,古汉墓群里埋藏了中国多少的历史?它的某些发掘,对中国来说都是一种惊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历史是根,文化沉淀是骨。君不见无数的城市,多少高耸入云的楼宇,多少装饰豪华的商城。但外人到达,总爱找历史的根,到一些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深厚的地方溯源,找一找城市的根。有个底蕴深厚的故乡并不是什么难启齿之事。阿Q曾说过,我的祖上可阔呢!可我们的更了不得,我们的祖上曾辖整个海南,雷州半岛,玉林、容县、博白、灵山,甚至到达越南的河内。或许有人说,相对北海钦州等后起之秀,我们有些落后了。不否认,年轻的后起之秀尚可夸,但历史更应值得尊敬。年轻人切莫嘲笑老年人的某些拙笨,这是最无知的。或许他轻轻的一句:“我曾与你一般年轻过,但你能否有机会与我一般年老,就不知道了。”我想你便哑口无言。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对于合浦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是可以骄傲的。老树发新芽更能彰显它的青春与永恒魅力。
合浦123作为本地一个知名的文化载体,传播者,我们是有责任来传承与把它发扬光大的。
历史它可能静静的躺在某个角落,依附在一块砖、一片瓦抑或一堵墙上,也有许多装在深街老巷、古村落中那些脸上刻满皱纹的老爷爷烟袋里;也有一些淡淡的随风而去,或许装在某一本不起眼的书籍里。不论它如何,而今,合浦123——我们有责任轻轻的拂动历史的书签,翻一翻祖宗的经卷,去传播一些令我们骄傲的历史人文记忆。所以我们打算做一件事——用我们不怎么高明的摄影技术,也不怎样,甚至略带拙笨与可笑的文笔,把合浦的历史发掘一些,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或许我们有或这或那的不足,但不可否认我们有一颗诚挚与敬畏的心去完成它。当忙碌的乡亲们茶余饭后或是忙中偷闲时可以翻一翻,看看风景,粗浅的了解下合浦的历史。当你看到身边的常见的景致是如此的亲切时,你会为此而骄傲吗??
合浦作为冲积之洲,历来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物产无比丰富。 当你看到豆角丰收,荔枝龙眼熟了;车螺大蚝珍珠要收,抑或挖沙虫的老太太满载而归,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日常的生活,这些都是多么亲切的画面。换个角度,就是我们怎样能把生活过的更好?怎样把我们的环境变的更美?怎样把优秀的文化保持与传播?哪里又有我们热爱、踮脚可达的灵山秀水?抑或一些有代表性大型的建筑,我们都可能涉猎。我们想系统的去整理下合浦的历史,图文并茂,唤起回忆与热爱,这便是编者的心愿。但因才疏学浅,以后一些历史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在下恭请乡亲们指导,斧正。倘若有长者愿意教诲,我们当洗耳恭听。再者,编者希望传达的是合浦文化,历史与合浦人尽皆知故事等。合浦这么大,许多地方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遗漏在所难免。在此也希望热爱123的朋友们热情建言,集思广益,裨补阙漏,不胜感谢。
至此,想说的话也差不多了,我得去你家隔壁发掘一些历史,拍摄些相片,找老大爷大妈聊天去了。各位关注123的亲们,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现在叫北海文化 大合浦
回 上新桥住 的帖子
上新桥住:现在叫北海文化 (2016-07-07 22:01) images/back.gif叫什么北海文化?不要脸。儿子有出息就不认爹??老子永远是老子。
游东坡亭记
雨后初晴,余一人游东坡亭。师范内绿树成荫,地面被几天的大雨洗濯的异常清新,在闹市中却独处清静,知了的叫声里,竟有一种鸟啼山更幽的感觉。
过了东坡井,映入眼中的便是东坡塘内田田的荷叶,异常的肥绿。荷花开了,粉色的花瓣或是尖尖的花蕾,与旁边的树相映成趣,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东坡亭旁边有一所房子,房顶塌了而墙体却纹丝不动,有一种不知名的藤蔓爬了上去,爬满了墙体,成了一方绿墙。初到东坡亭,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在东坡亭畔,连危房也是如此的雅致,不禁令人感叹历史的道骨仙风。
面对东坡亭,有一种古香古色之感,灰白色的墙体偶有一些斑驳了,但绝无脏色之感,它的栋梁还是很好的。简洁明了。 梁下墙体上有几处黑白画,画痕清晰隽秀,历经岁月却丝毫没有剥落迹象,远望似游龙飞凤,可见画工功力深厚。门前四个石礅子,灰黑色的石体显示岁月的磨砺,细看,边上的雕刻异常清晰、花纹之优秀,是现代急功近利的雕刻所不能比拟的,立马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之感。房檐上有两个狮子踩绣球,历经风雨侵蚀依然显示出它的精美,绿色的边瓦,檐顶二龙抢珠与花鸟浮雕,有一些剥落,但依然看出它的精妙。因是八十年代初重修,瓦是合浦常见的石灰三合土瓦条,三十多年风雨却纹丝不动。独特之处是这个瓦是连接铺就,不像普通的瓦房接叠铺,但它竟能不漏水,它是怎样的工艺我不得而知,但真心佩服。入门四柱,左右两个大圆拱门,左右各种一株紫薇,开着粉色的小花。亭内精工亭外秀,与前面的翠柏甚至面前栏河上的盘景,显示出保护它的人是有内蕴的。
信步入内,一个半圆拱的门,左右两边皆有文物保持说明石匾。门顶一块简朴的木板上大书蓝色‘东坡亭’三字,笔力苍劲,使这简朴的木匾显得一点也不俗气。相反,还古朴天成。细看房梁悬栋,只一般黑膝,也无雕画,简洁而大气。亭内墙上镶许多年代不一样石碑。其中苏轼的画像最为优美,寥寥几笔却传神的勾画出苏学士的风采,令人叫绝。正中央房梁上,一个独特朱红的梁上大书‘公元一九八四年九月三十日合浦县人民政府重修’。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市场经济还没有形成,匠作工艺还是精益求精的。何况于政府重修,必选能工巧匠,故整个东坡亭均未有大损坏之迹象。从最小处着眼,看两页木花窗,经几十年岁月依然没有一丝纹路,甚至廊下画的影线还清晰可见,可见工艺是极好的。只是后面一个小角落,有一处小檐被树枝打穿,稍显残缺了。
东坡亭后面也有一个塘,岸边两株大榕树,长的枝繁叶茂,塘内静影沉碧。沿着东坡亭畔的小路,右边是一池荷花,路是黑色的石米路;两旁的树弯弯的垂到池塘中,似柳条般的树枝上开着红色的小花朵;黑色的小桥显示岁月的苍桑,过桥小亭精致而优雅。对面也是一池绿水,右稍远处几处苍竹与高高的大王椰。过亭左转又一小红桥,现代而拙朴,对面饭堂有一株藤蔓长得异样的好。踏着青青的草,两岸依旧是弯弯的树,路尽头便是中山图书馆,是一座近代但精美的建筑,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拍摄皆入画。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了。
东坡亭畔虽然只有几处景致,四望了然,但在这小桥亭畔、花遮柳映的沉碧静影中,似乎置身于西湖的某处,然它又比西湖多了一份厚重, 仿佛置身于北京某个皇家园林中的感觉。
今天的心情是愉快的,也是欣慰的,东坡亭的厚重配师范的书香,为这座城市增色不少。 另,它有一个角落被树枝打塌了一点,希望能尽快修复。 http://b1.qzone.qq.com/ac/b.gif 东坡亭在合浦师范内。 东坡塘内的荷花。
池塘边一角
东坡亭前面的池塘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