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未解寒冰 的帖子
未解寒冰:东坡亭在合浦师范内。 images/back.gif
在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内。 “门前四个石礅子,灰黑色的石体显示岁月的磨砺,细看,边上的雕刻异常清晰、花纹之优秀,是现代急功近利的雕刻所不能比拟的,立马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之感。”
这句中,改成:“边上的雕刻之清晰、花纹之优秀,是现代急功近利的雕刻所不能比拟的,”或者改成:“边上的雕刻异常清晰。”
可好? 楼主,你写一篇《悼中山图书馆》可好?
回 未解寒冰 的帖子
未解寒冰:对面食堂有一株藤蔓长得异常的好。 images/back.gif
听说,这叫炮仗花。冬天开花时,黄得灿烂、鲜艳,而且的花的形状很像鞭炮,故得此名。
看到池塘中的荷花, 突然想起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就是不知这么小的池塘是否配得起这句经典?
回 未解寒冰 的帖子
未解寒冰:细看这些瓦,是直接对接的,而不是重叠,为何要这样呢??如何防漏??此工艺我实不知,求解。 images/back.gif
咨询了一下,说有上面还有一层瓦,那才是真正防雨水的。这层是为了美观。 文采丰富的楼主,东坡亭旁边的破烂小亭后面还有一棵树,它的花更容易勾起诗意。123网有人专访过的。
你有空再来一篇可否? 苏轼作为一代文豪,晚年谪居岭南七年,在合浦两月有余,时间虽短,但留下许多传说,轶事与诗作,在合浦文化与历史中当是浓重的一笔。东坡先生一生豁达,情高,纵然落魄也未失豪气干云;一生寻诗访道,与佛印轶事及东山寺访禅等,均能说明先生虽才高八斗,但平易近人,不管樵客与村夫皆可为友。这也是平常人喜欢与热爱的原因。
东坡途经廉州,得本地名士邓拟盛情款待,并下榻自家园林清乐轩。东坡亭也在清乐杆故址上重建。现在大家依然可以看到,在东坡亭四周还有几个池塘。以前,合浦三中面前,师范及电影院前面皆有水通,且有东山寺为邻,四周一定是清秀高雅的,所以给晚年东坡印象很深,并留有大量诗作,对本地文化与历史是极大贡献。郭功甫曾有诗云:“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这也很能说明合浦人对苏东坡的感情。 楼主辛苦了!好文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