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青年顶风回石康饮乡村自制大酒席,看着都流哈喇子了(多图)
在合浦喝喜酒,这几个本地酒店酒席几乎都吃遍了。没开桌之前几乎都知道上什么菜了。乡下大酒席,也被公馆和西场的刷屏。(人家的酒席也确实办得很厚道。)但自己家乡石康的酒席,因为有点原因,尤其是这几年,一直很少回去喝。遇上今年国庆,堂哥结婚了。想起小时候回家玩时多得这些小伙伴的关照,带着抓老鼠,挖地瓜,偷谷场晒的秋谷换发籺吃,算是发小了。父母又要喝其他的酒席,就派我回去,想想也该回去一趟,加上喝惯了合浦酒席,突然想念老家乡村自制的大酒席了。
从小生活在合浦,很少回过老家。平时清明祭祖节日什么的,一直都是父母回去操办,一直没正经回过石康老家。要说以前老家还有什么惦记的,就是爷爷奶奶了,不过二老相继过世后,几乎就没回去了。记得最近过去喝喜酒,也是三五年前的事了,那时的酒席的确味很够,所以想想也都还是有点止不住哈喇子。
菜色不多,算不上豪华,看来主人也是在按自己的能力置办了,但胜在闻着就有食欲,立马开吃。平时在酒店吃酒席,真的是吊不起胃口,但在乡下和喜酒,真是很开胃,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上了菜就猛整!因为总感觉一般乡下的自制的大酒席味道很有感觉,要说非要跟酒店饭店的酒席味道比的话,那就是吃着有种家常菜的味道。
乡村酒席自然谈不上什么高深的烹饪技术了,跟酒店的大厨们比不了。但乡村的酒席一般也都是请来十里八乡有名师傅来掌勺的,所以味道也不差。
这个腰果和牛巴现在喝喜酒的,几乎哪里都少不了,都成了标配了。估计是从外面买回来的。但除了这一两个菜是外面采购的以外,剩下的大多数菜都是现场做出来的了。
二十多桌的酒席,一半是老家里的亲人,什么三姑六婆,叔婶姨娘、表哥表弟表侄、刷脸模式蹭蹭地来。
这几年,乡下的表哥表弟、堂哥堂弟都几乎相继结婚了,连孩子都打酱油了,一会一个表叔、一会一个伯,这个叔那个伯,二十六岁的楼主突然就成了大龄未婚青年了,回家是要被“围攻”的!!!要说不怎么想回家喝喜酒就因为这个了....
喝喜酒都是跟着自己的本家亲戚凑桌坐,难免遇上三姑六婆,那压力,蹭蹭地来了。今年这顿也不例外,逃不开,吃着吃着,席间的大审问开始了!
“有女朋友没?”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到底要找个什么样的?”
“要不在村本地给你介绍个怎么样?”
“你看你弟弟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你表哥的儿子都会打酱油了。”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一些“大龄青年”都不怎么喜欢回老家和喜酒了吧,尤其是哥哥弟弟、表哥表弟的结婚喜酒,简直就是一部被拷问的血泪史啊!不说了,还是看图吧....
大家都有默契,扣肉一般都是不会动的了,因为要留给长辈们打包,小孩们看见这么腻味的东西,一般也不会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