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六处西洋近代建筑无人识,面临被拆窘境。
本帖最后由 走过岁月 于 2017-5-2 10:43 编辑近日,应邀陪同北海电视台拍摄组一行前往合浦探访,又发现六处北海历史文化遗址。遗憾的是其中几处正面临被拆的窘境。
一、北海普仁医院廉州医疗站旧址
在合浦小北街107号庭院内,发现 1902年建立的北海普仁医院廉州医疗站。
大英传教会北海普仁医院廉州医疗站旧址(庞大华拍摄)
百年西洋建筑早已不复原先的样貌,这幢二层洋楼已被改造为民居。但,它的回廊形象,凸显英国古典建筑风格,它的骨骼镇守着历史的图景。与史料手绘廉州地图,所标明的方位、名称吻合,与另一张建筑草图相符合。
1895年陂箴牧师在年度写到:“廉州的医疗站(诊所):直到今年7月底,我们廉州买了一个房子,这些开设医疗站的筹备工作都是有郗来医生负责。”对此,1898年郗来医生的报告亦有记述:“我们正在商议购买地皮,建廉州医疗站,在廉州一位军官帮我们物色一块地,我去看过后,那位军官帮助我们以适当的价钱买到地皮。”华丝小姐的报告提到:“1900年4月,我和波顿护士到了廉州,当时他住在一位军官家里,此人是柯达医生的朋友,去过美国,所以跟当地人不一样,经常拿咖啡和面包给我们吃。”1902年北海普仁医院廉州医疗站建成。1906年澳大利亚籍护士负责廉州医疗站工作,普仁医院医生定期出诊,1907年1月至1908年11月,诊疗3000个病人。
二、大英传教会廉州小北街学校旧址
在合浦小北街4号,102,发现1902年大英传教会开办建立的学校旧址。
大英传教会廉州小北街学校旧址局部(陈考思摄)
三、大英传教会廉州女子寄宿学校旧址、北海普仁医院廉州分院旧址
在合浦车沟底(广兴宾馆附近),发现了大英传教会廉州女子学校、北海普仁医院廉州分院旧址。
大英传教会廉州女子寄宿学校旧址(庞大华拍摄)
史料叙述:“大英传教会于1906年,在城外小南门东面买易姓人土地一大幅,建大礼堂一间,名叫‘圣巴拿巴堂’”(已毁),又在车沟底建‘姑娘楼’一幢(外籍女传教士住所),建女子寄宿学校。”
大英传教会廉州“姑娘楼”(外籍女传教士住所)旧址(庞大华拍摄)
1929年医院报告记载:“1928年,廉州女子寄宿学校有15名学生毕业,一位被送来普仁医院培训护士和助产。” 医院报告写到:“1931年初,普仁医院首任华人院长沈永年获拨款2000港币,在距离北海18英里的廉州女子寄宿学校操场,建起一个药房和产科医院。当年诊治患者4177人。产科由英籍护士布鲁顿负责管理,白嘉恵小姐协助,当年产科接待产妇124人,到产妇家服务14例。门诊部有2名中国护士和1名护工。”
大英传教会廉州分院“医生楼”(图右)、病房(图左)旧址(庞大华拍摄)
1945年廉州分院的报告记载:“廉州在1944年冬天被日本军侵略,那里唯一的私人医院和诊所都被迫搬到农村去,当时非常需要医务人员,因为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恢复廉州开的分院,虽然时间不长,我们有两个医生:Dr.Chui Hing Cheung、Dr.Yong Hay Pak,M.B.(女医生)、几个合格的护士。1945年2月3日,分院正式开业……修建了住院病房和妇产科病房,同年6月又新建了一个病房,这样整个医院就有门诊楼、住院楼、产科病房。这所分院主要是为了当地生病和没钱的病人治疗,因为有限的资金,特别急需医疗设备和药品,还有病房服,床单等。普通病房20张床位,产科16张,门诊病人从1945年2月1日到1946年1月31日首诊病人2424人次,复诊病人5080人次,住院从1945年6月1日到1946年1月3日,普通病人131,产科137人。”
目前,这些旧址已被合浦旺和房地产公司购买,院落内张贴拆迁公告,按照公告规定2017年5月7日是最后截止日……三、德国长老会教堂、“德华学校”旧址
在合浦赶考街的同善堂(原县公安局旁),发现一幢长约30米,宽约10多米,宏大的两层西洋建筑。其特点是半回廊,三角山头,圆柱。这是德国长老会教堂、 “德华学校”旧址。
国长老会教堂、“德华学校”旧址(庞大华拍摄)
史料记载:1900年进入北海的德国长老会,在北海扎根基后,即向合浦内地推进。1901年,德国长老会首位牧师巴顾得(Witl)在廉州赶考街买房屋建次级教会,因发生群众殴打卖主,捣毁兴建中的建筑物事件,清政府调停赔给“停棺庙”,巴顾得就在此处建教堂,开办初级小学,名叫“德华学校”。当即招生百余名,由传道人李宝罗兼任校长。所授课程与普通学校相同,但,每周宗教科目两小时,学生礼拜天要参加主日学。这幢德国建筑风格的“德华学校”旧址,就是德国长老会在廉州办学传教的证物。现已改为民居。
四、德国长老会“建德园”(中华南粤信义会)旧址
在合浦外沙窝(今定海路,还珠宾馆内),发现德国长老会“建德园”(中华南粤信义会)旧址。
德国长老会“建德园”(中华南粤信义会)旧址(庞大华拍摄)
史料记载:德国长老会于1922年改称信义会,因当时属广东南部,故称南粤信义会。德国派欧沛曼牧师来主持廉州教会时,将信义会中心迁往廉州。因城内教堂不够住用,便在大南门外沙窝,向蔡姓人买荒地一幅,建造大楼一座,平房数间,立名为“建德园”,后改名为‘中华南粤信义会’。 “建德园”旧址房屋被伪专署长期占用。今是合浦县文物局办公所在地。“建德园”旧址对面的平房改造为幼儿园。
六、美国教会福音堂学塾旧址
在合浦白石场街(今中心小学宿舍),发现美国教会创办的福音堂学塾旧址。史料记录:“福音堂学塾,系美国教会开办的义校,校址在廉州白石场街(今中心小学宿舍)后迁西湖堂后,负责人周景春,不久亭办。福音堂学塾旧址被白石场公署使用。现挂“白石场公署”的牌匾。文物建筑目前由廉州镇中心幼儿园使用。
美国教会福音堂学塾旧址(陈考思拍摄)
这批北海合浦历史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近代北海对外开放的见证物。但是,大部份的近代西洋建筑群尚未纳入文物保护范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共同的历史责任。(via:北海风尚)
顶一下
孔庙都无有人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毛驴0779 发表于 2017-5-2 09:48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保护文化 本帖最后由 毛驴0779 于 2017-5-2 12:46 编辑
打虎专业户 发表于 2017-5-2 11:35
保护文化
保护文化?保护谁的文化?往大里说,这些基本上是殖民时代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建筑物,这是中国人的羞辱,往小里说,一句保护文化就活该他们住这这种破破烂烂的房子里面?里面还有人住,办公!要是那一天房倒屋塌了,出人命了谁负责?每一个人都想住大房子,新房子的,! 本帖最后由 毛驴0779 于 2017-5-2 14:32 编辑
还是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抱着老祖宗那点玩意!就好像这段时间比较热的传统武术太极的掌门人被现代自由搏击11秒钟打成狗一样!国家层面的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在近代被洋枪洋炮收拾了一次,服气了,老实了,武术,中医这些还没有收拾到的,自然又把中国的糟粕发挥到了另外一个极致
毛驴0779 发表于 2017-5-2 14:20
还是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抱着老祖宗那点玩意!就好像这段时间比较热的传统武术太极的掌门人被现代自由搏击11 ...
建国以后不许成精,你自己懂吧。 毛驴0779 发表于 2017-5-2 14:20
还是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抱着老祖宗那点玩意!就好像这段时间比较热的传统武术太极的掌门人被现代自由搏击11 ...
没有抱着糟粕,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像你这种一味说着中国自大,被洋鬼子的炮枪打倒。那照你这么说只要是洋人留下的痕迹就要抹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洋鬼子的枪炮把封建主义灭亡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