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oo 发表于 2011-8-22 18:14:40

【百姓生活】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米饺——阿扁叔家的石康饺子

       饺子在古代时有很多名称,如扁食,角儿、角子、粉角、水点心、水包子等等,自从清代后,饺子一词才基本定型下来。饺子在南方并不如北方盛行,在我们的餐桌上,饺子只是作为一种小吃存在。

       合浦,这里不是饺子盛行的北方,不是拥有种类繁多饺子的大城市,但我们这儿也拥有外表朴素、味道鲜美,令家乡人们喜爱的饺子。平日,很多人只要说起饺子,第一反应不是自家做的饺子,不是县城卖的饺子,而是某个乡镇里的饺子。相信很多人,特别是吃过那儿饺子的童鞋们一定猜到了。

       对,就是石康饺子。

       那是一家无名店铺,位于石康镇上凤凰树下,人们来到他的门口,抬头一看,只会看到房梁、木门和门牌号码,如果你问店主这店叫什么,店主会笑咪咪地和你说:“此店无店名。”由于无店名,所以大家平时说的“石康饺子”,指的就是此店。而相熟的人则称:阿扁家的饺子。

       此店店主姓刘,名步贵,乳名:阿扁,今年54岁,是一位身材中等,偏瘦的男子,他从小在石康长大、娶妻、生子,乃是土生土长的石康人,1982年,阿扁叔因为从事的工厂散了,成了下岗工人,为了谋生就从母亲手里接下了这间饺子店后一直营业至今。他的母亲在以前也是卖饺子为生,这家无名饺子店在他们手里已传了两代人。

       自从接手这饺子店后,阿扁叔的生活都是围着这饺子店忙活的,每天早上5、6点起床开始准备工作,炒制饺子馅、搓米粉、碾饺子皮,包饺子。现在,每天需要做的饺子已经不是阿扁叔一家人能做得出的了,阿扁叔为了能供应上每天客人需要的饺子,请了几位帮工帮忙做饺子,平日,阿扁叔一个人在门口卖饺子,其他人就在屋里包饺子。一笼笼的上,一笼笼的卖。卖到当天下午三、四点就开始收摊,出去买菜,开始准备第二天需要的东西。一天又一天,每天都是这样的轮回,阿扁叔家的饺子也越来越出名了。

       阿扁叔的饺子店是当地鼎鼎有名的老招牌。其实,不止是石康,在合浦,在北海,都有一定的口碑,甚至外地人也会特地驱车前来,为的就是吃上一口阿扁家的饺子。他家的饺子,更是当地80、90后这一代孩子中的美味记忆,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饺子店,更是全镇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每到镇上老百姓闲暇时、孩子们放学时,大家都喜欢来到这里吃上几口饺子,价钱既不贵,又美味,正所谓:物美价廉当如是。


       阿扁叔的饺子以前是两毛五一个饺子,最近物价上涨得厉害,阿扁哥说:“物价上涨得太厉害了,不想提价的,但实在是没办法了,就提了一点价,现在是三毛钱一个饺子。”虽然提了价,但这对饺子店一点影响也没了,客流量还是一样的高。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到这来吃饺子呢?
       据阿扁叔说:“我想主要是因为口味合适吧,我家做的饺子馅料不是名贵的各种稀罕物,就是平时大家吃的时令菜,如现在的就是把萝卜、韭菜、葛薯、虾米、猪肉这些材料切碎后再用大锅炒熟,就成了饺子馅。而皮是收购大米后,用机器碾碎成米粉后再搓成的饺子皮,米粉做成的皮比面粉做的皮好吃多了,有弹性、细滑爽口。吃起来一点也不腻口。也许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大家才喜欢来我这吃饺子。”

       这饺子馅足皮薄,味道醇厚鲜美,白花花的蒸笼里盛上百个米饺,刷上油,亮晶晶的、糯软的,引人流口水。一口一个,腮帮子鼓鼓的。慢慢嚼嚼,有劲道,皮是皮的香,馅有馅的鲜,再加上店主配上恰到好处的酱料···那味儿,吃了还想吃。

       如果你来到石康,如果你找到了阿扁叔的家,如果你点上一盘,你将吃到的是在这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米饺,形如月牙,知胃暖心,像这儿老街上来往穿梭的一张张朴素纯净的笑脸。

艾叶 发表于 2011-8-22 19:36:15

今天吃了~爽!

温是良民 发表于 2011-8-22 21:58:14

得闲去吃一次喂

07797513019 发表于 2011-8-22 22:33:12

太远了,一无挖也去吃看臡是好吃无

玩世不恭 发表于 2011-8-22 23:03:07

有DD远。。一无就去摆了

536126 发表于 2011-8-22 23:49:22

呵呵,我一到石康马上就去吃五文银。吃完还打包回给家里人试试味道,大家都说好吃

1033597995 发表于 2011-8-23 00:32:55

吃过了,很好吃

9968 发表于 2011-8-23 01:47:52

居然不帮打包...

路中间劈柴 发表于 2011-8-23 07:22:23

我想吃

民声一族 发表于 2011-8-23 08:56:30

我曾吃过一次,觉得鸡精味之类的调味品下得大多了,没有自已在家里包的韭菜饺或粉皮包的虾饺好吃,常乐的粟米粑好吃,但加硼酸有毒.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百姓生活】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米饺——阿扁叔家的石康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