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15-7-6 08:42:40

   据了解,解放前,乾江人一家人制作沙谷米,一天最多只能做30斤,随着时间推移,手工制作的技艺和原料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直到现在一个四人小作坊能做到一天制作400斤,这是一个工艺改进工程,也是一个当地手工传承至今的很好见证。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15-7-6 08:42:51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15-7-6 08:43:03

    自然晾干的同时,也需要偶尔人工翻转和摊平,这样可以让沙谷米在晾干过程中可以均匀和快速,晾干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放到外面的竹架上再阳光一下,整套工序就算完成了。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15-7-6 08:43:53

   这是放置在屋内的成品,晶黑透亮,颜值相当高。
   作坊主人介绍,目前乾江的沙谷米除了北海和合浦本地销售以外,广西区内的玉林、钦州、南宁和外省的海南一些区外地区也会远销,市场需求量相当大。但由于整个制作工程相当繁杂和辛苦,加上原料紧缺,目前在乾江从事这项技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从十年前家家户户制作沙谷米逐渐减至现在的三五家,年轻人也大多都选择了外出或放弃这项技艺,愿意从事的人也已经寥寥无几。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15-7-6 08:44:18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15-7-6 08:45:00



   每一项曾经有着辉煌过去的传统的手艺,都烙着我们一个地方发展印记,更是我们从现在吸取过去历史和回忆的途径之一。
   当我们逐渐远离和遗忘那些在当今因在生活和生产中作用逐渐减小的传统手艺时,它们也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落寞地退出当地的历史的舞台。就如乾江手工制作沙谷米一样,当从事的人越来越少,随着年月变迁,也许在不久后,这些曾经属于我们珍贵的传统手艺将频临消失...
    一座没有传承和发扬传统手艺支撑的城,就如一棵没有根的树,而不断传承的传统手艺则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养分,如何让它们重新延续和恢复活力,让后人记住我们曾有的骄傲与自豪的过去,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啦啦哎哟 发表于 2015-7-6 11:21:58

长见识了,这么才知道是这样做出来的

不得不恨 发表于 2015-7-6 11:40:24

好久没吃了

小不忍 发表于 2015-7-6 11:44:24

可以哦

毛驴0779 发表于 2015-7-6 12:31:48

小编,七月流火说的是农历的七月份,不是公历!而且说七月流火是夏天准备结束了,气温再疯狂一把!说的是北方,我们南方,呵呵!!早着呢!!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乾江传承百年手工制作沙谷米过程,感受七月盛夏本土技艺带来甘孜与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