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捡骨(二次葬)<图>
捡骨(二次葬)陈海春
小时候,上山砍柴,多数时候是砍山上的铁芒箕,姿势是:站在山坡上,左脚高,右脚低,左手捉住芒箕,右手拿着钩刀(镰刀),一边砍,一边向下退。一直退啊退,一不注意,右脚就陷进了一个坑,差点掉进去,忙往很茂密的铁芒箕里仔细一瞧,不瞧还好,一瞧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一个坟陷窿(坟坑),“妈啊”,吓得赶紧丢下手中的柴草,慌忙逃走。
有时,在客家山村的山上乱逛,也不时可见山上有一个两个的长长的坟坑,坑周有一些腐烂的棺材板。
为什么会有这些东西呢?这就要说说客家人的捡骨风俗,也即二次葬。
所谓捡骨葬,就是人死后,先以棺木敛尸入土埋葬,待三五年尸体腐朽后,认为有必要,再捡骨重葬。
二千多年前《墨子·节葬》记载:“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这说明,在两千年的南中国,就有捡骨葬的习俗。但当时的南中国,还没有客家人,而且那时也远没有形成客家民系,那么,客家人的二次葬是如何形成的呢?是迁徙到中国南方后,学习了南中国土著人的习俗?
一直以来,我也在注意看资料想弄清这个问题。
2011年春节,我回广东遂溪县过年,一天,去位于遂溪县烈士广场的遂溪博物馆参观,在二楼的遂溪古代史中,看到一个名词:瓮棺葬。说是遂溪也即雷州半岛,在古越时代的俚人,就有瓮棺葬。这个名词很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我到网上一查,原来,瓮棺葬,是古代以瓮、罐一类陶器作葬具的墓葬形式。多见于史前时代。
客家人的捡骨,就是把死人的骨头捡出放在瓮里的,与瓮棺葬一模一样。所以,我认为,客家人的二次葬,起源于史前时代的瓮棺葬。
话说南方的客家人是从中原和北方迁移而来的,他们是汉民族,而汉民族严守儒家传统,讲究入土为安,是不能挖祖坟的,挖祖坟是大逆不道。但是,为什么客家人却传承了古代的瓮棺葬呢?
客家人是迁徙民系,在迁徙路上,所有的物什都可落下,唯有上代人的遗骨不能落下——必须在新的家园重新安葬先人的遗骨。诗歌《客家人》里有这样的句子:
三个人挑着骨头走
一个人死了
两个人挑着骨头走
一个人死了
一个挑着骨头走
这个人死了
又一个人挑着骨头走
……
这反映了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不能留下先人的骨头,挑着骨头走的事实——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啊,这也是一种孝啊,否则,先人的骨骸就只能留在再也不能回去的地方了。
客家人在挑着骨头来到一个新的家园时,就要把先人的骨头埋藏,慢慢的形成了客家人的捡骨葬风俗。
[ 本帖最后由 陈海春 于 2011-3-24 16:45 编辑 ] 客家人的二次葬,一方面是因为对祖先的孝敬、崇拜;二方面是客家人想借以改变命运,即我们经常说的“风水”。
这从客家人的交谈中可见。
每年清明客家人回乡扫墓,一般可听到以下的话:
一位说:“我阿公的那口地风水不够好,看来得捡过。”旁人则对他说:“捡不?捡的话我介绍个风水先生来帮你看口地。”
还可从合浦许多客家人的族谱中也可窥见一斑。合浦许多客家族谱都会记载有当年祖先如何来到这里,然后又如何找到好的风水穴位埋葬更老的祖先。而正是有了好风水,才使得本族人财两旺,兴旺发达。
也可从一些传说中看到风水的存在。如一些地方存在所谓的“蚁坟”。所谓的“蚁坟”,就是说某族人的祖先于某一天把更老的祖先捡骨后,因为天已暗了,没办法再继续进行,只好先把“金缸”放在一处地方,第二天去一看,谁知当晚,蚂蚁已衔来黄泥把“金缸”给埋了起来。也就是证明此处有风水,也就就着此处把祖先的“金缸”埋好。比如有某姓氏传说:“传说捡葬太婆时,等待吉时下葬,吃饭后回来,只见数以千万的蚂蚁叼来泥土粒,把‘金缸’堆埋起来,场面壮观,令人称奇。有老者说,这异象是百子千孙的象征,是后代兴旺的好兆头,遂称‘蚁坟’”。
而且,也有许多说明祖先葬了凶穴后不利于后代发展的传说或事实,从而使客家人更相信风水之术。
所以,按客家人的风水观,祖坟葬在龙脉,则可以荫庇子孙,发家致富,甚至可以封王封侯;而葬在凶地,则祖宗难安,子孙破败。所以在捡骨葬时,必须要选一处风水吉穴之地。
客家人的风水观念,来源于中原风水文化。“风水”一词,来原于晋代郭璞的《古本葬经》。郭璞在开篇便论述风水的意蕴:“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陇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真正有风水的地方,按风水理论,就是:龙真、脉的(穴的)、砂环、水抱。
客家人让风水先生找到或自己认为是风水好的地方后,就开始捡骨。
仪式有如下几步:破土、开棺、捡骨、装殓、封缸、安葬。
当这一切完成,客家人的捡骨葬也就完成了。
客家捡骨葬有深厚的历史、心理和文化背景。
第一、历史背景。正如前文所述,客家人是迁徙民系,祖先骨头只能背在背后带到新的家园。
第二、风俗传承。中原传统文化认为,安葬祖先骨殖的坟茔是不可挖的,挖之则被认为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缺德事,且要遭受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客家人的捡骨葬,是对史前人类的瓮棺葬原传承,克服了入土为安,不能掘祖宗坟的心理障碍,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无奈选择。
第三、祖先崇拜。丧葬礼仪在中国所有礼仪中产生年代最为久远。人们相信人死只是肉体的消失,而灵魂依然存在,甚至有或造福于人、或给人带来灾祸的本领。客家人要与先人的灵魂进行对话,“做到食”与“做不到食”,要告诉先人,让先人在冥冥中能帮上一把。
第四、相信风水之说。而又以这一条为最大的出发点。风水的信仰,占据了客家人最大的生活空间,这是其他民系所没有的。我在合浦廉州或在广东遂溪,看到许多不是客家人的祖先的坟墓,大都是成片成片的埋在一大块土地上,可以说是乱七八糟,根本没有风水可言。而在合浦的客家山村,都可以看到精心择地而葬的坟墓。这足可证明,客家人比一些民系更相信风水之说。
当然,这种捡骨葬,也有不妥之处,如浪费土地、过度迷信风水等。但不管如何,捡骨葬是客家人的一种风俗,它一直左右着客家人的精神生活,并且可能还会一直影响下去,有待我们研究引导向好的方向发展。(作者原创,不准抄袭)
[ 本帖最后由 陈海春 于 2011-3-24 16:47 编辑 ] 原帖由 我应该 于 2011-3-22 23:35 发表 http://bbs.hepu123.com/images/common/back.gif
没诚意,杀个猪在那里给祖先看看,又不给祖先吃,最后还不进自己的肚子里了~
放在那里祖先早就吃了。 父亲因为车祸走了3年多了 本来我们要给他换个地方的 但是 命花婆说不用捡了 本来的地方就不错了 查了好多个命花婆 都是这样说不知道要不要给父亲换了地